11月19日上午,位于中山市小榄镇的奥博工业机器人(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博机器人”)生产车间内,该公司首条工业自动化母机生产线正处于联机调试阶段。机械臂精准完成锁螺钉、点胶等一系列动作,其0.35微米的重复定位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0。
当前,中山正积极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形成“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协作模式,奥博机器人正是其中的生动缩影。这家由深圳市博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茨科技”)与奥尼智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尼科技”)合资成立的企业,正以颠覆性创新技术为中山机器人产业领域注入强劲动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迈向智能化先进制造新时代。

颠覆性创新技术:
纳米精度打破国际垄断
“传统工业机器人像‘专科医生’,只能干单一活;我们的工业母机是‘全科医生’,大活、小活都能扛。”指着调试中的设备,奥博机器人总经理李忠双拿出德国莱茵实验室的检测报告:10次重复定位精度0.35微米,50次重复定位精度稳定在0.51微米,不仅填补国际高精度机器人空白,打破国际垄断,更实现4微米至4毫米的全域操作。
这份“全能”背后,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支撑。李忠双介绍,奥博机器人母机搭载了先进制造操作系统(OS)和集成开发环境(IDE),内嵌海量工艺库与应用模板数据库。“就像手机装APP一样简单,加装电批头、调用锁螺钉APP,它就是锁螺钉机;换上点胶阀、打开点胶APP,立刻变身点胶机,甚至能组合实现先点胶后锁螺钉的复合工序。”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让设备开发效率达到同行的5倍以上,整体售后也更清晰、容易。
为验证可靠性,团队还做过一项“虐芯实验”:在10微米间隙的笔嘴中装入自动铅笔铅芯,机械手臂从低速到高速连续扫频40000小时未碰壁、不断芯,验证了其在精密制造场景的稳定性能。“这意味着在医疗、军工等精密制造场景,它也能稳定作业。”李忠双说,凭借这项技术,母机可覆盖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光伏等多领域组装检测需求,市场规模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10倍,不少曾经手工难以替代的领域,如今都有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破局赋能:
缩短周期降门槛
助力中小微“智改数转”
当前,不少中小微制造企业在“智改数转”中面临“三重门”:开发周期长、设备成本高、兼容性差。“以前企业引入一套专用自动化设备,光调试就要3—6个月,投入大还容易闲置。”李忠双坦言,这正是奥博机器人母机要破解的行业痛点。
依托现成的工艺模板,企业无需从零开发,复杂产品从导入到量产仅需1—3个月。目前,奥博机器人已切入车规级产品赛道,为博世等企业提供特斯拉流媒体后视镜的组装和检测产线。李忠双现场展示了产线上的后视镜成品,该款后视镜包含近50个部件的产品,通过母机产线实现“边组装边检测”,全程高效衔接,母机可以通用达95%的工序流程,从设计到量产只需一个多月。“无论是汽车零部件的高精度组装,还是灯具锁具的规模化生产,我们的机器人都能快速适配,大幅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智能化门槛。”
“我们攻克‘母机+最后一公里’模式,核心平台由奥博打造,终端应用通过众包模式联动中山及全国的技术团队共同开发。”李忠双解释,这种模式不仅能快速响应不同行业需求,更能带动本地配套企业升级,形成产业生态合力。他介绍,除车规领域外,母机在新能源光伏逆变器、消费电子(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领域的应用也在推进中,计划明年6月30日前部署300台机器人,实现约5000万元产值。

落地中山:
锚定共性经济打造产业高地
近两年,中山积极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2024年深中两地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亿元,同比增长近80%,让“深圳创新”的智力成果通过设计协同、技术转移等路径,源源不断转化为“中山制造”的升级动能。
奥博机器人落地小榄镇,是“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典型样本。其母公司深圳博茨科技,2010年起深耕数控与数字化方案领域,另一股东奥尼科技曾是其大客户;2024年双方达成合作,今年9月,奥博正式落户中山奥尼科技园,成为中山机器人行业“新秀”。
被问及为何选择落户中山,奥博机器人有着清晰的战略考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中山完善的产业配套和高效的政务服务,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李忠双表示,中山作为灯具、锁具等传统产业的集聚地,拥有诸多产业集群,为通用型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接下来,奥博机器人将会面向灯具、锁具打造共性经济平台,实现机器人化先进制造。
【统筹】 吴森林 付陈陈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吴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