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福昆航空勾勒中山低空经济新航迹丨乘“机”而上“智”启新程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林燕英 郑建玲 实习生 林佳仪 发布:2025-11-19

用无人机飞越几条街道送牛肉、横跨几个城市送海鲜、飞过波澜壮阔的海峡送水果……这一富于科幻性的场景,是当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生活方式缩影。11月18日,记者来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昆航空”),了解这家企业如何依托硬核技术创新,推动我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继续以昂扬姿态为“中山智造”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蓝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业无人机领域的创新领跑者

福昆航空是一家专业的工业无人机系统提供商,主要从事高性能无人机整机、飞控系统及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运营。公司专注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平台,并围绕该平台为公共安全、应急消防、国土资源、能源设施巡检等领域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2018年,福昆航空在中山市坦洲镇正式成立。

福昆航空政府公共事务总监周平介绍公司情况。记者 郑建玲 摄

“2018年公司初创时团队仅有3人,如今已发展到200多人。”在福昆航空中山研发中心展厅,福昆航空政府公共事务总监周平介绍,公司核心团队多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曾参与C919、运-20、ARJ21、歼-16等国家重点型号项目,在大型客机、军用运输机、战斗机以及大型水上无人机、工业无人机和2吨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公司创始人兼CEO谢陵,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曾在中国商飞上飞院担任系统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深度参与C919飞控系统的核心研发,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中俄远程宽体客机CR929的概念设计。另一位创始人兼CTO刘十一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是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与控制仿真领域的专家,同样曾在中国商飞上飞院负责C919飞控系统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适航工作,并参与多项“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福昆航空首席运营官张野平拥有中航研究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双硕士学位,曾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院担任高级工程师,参与运-20高低速气动设计及新舟700机翼气动设计,期间两次荣获三等功。副总裁刘星宇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担任“混江龙”大型水上起降无人机总师,后加入中国商飞上飞院,参与ARJ21和CR929的总体设计研发。

福昆航空研发的工业无人机E40H。受访者供图

依托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福昆航空在成立次年便推出自研的可收放旋翼电动无人机,获得市场热烈反响。经过七年发展,公司已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试验试飞、销售运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专业化、规范化体系,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在飞行器机体、旋翼、动力、抛投机构、空速管装置等模块完成全面专利布局,共申请近30项核心专利。公司已成功推出E05A、E6A、E40、E40H等多款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实现25公斤至150公斤多量级产品的全面覆盖。此外,其研制的2吨级eVTOL也于2023年10月成功首飞。

凭借突出的科技实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福昆航空于2021年获得M1天使轮融资。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超过4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山创投、天善资本、云晖资本、容亿资本等知名机构。

多场景突破彰显行业硬实力

在福昆航空的生产车间里,多名技术人员正专注地组装工业无人机。工作台上,设计别致的机身、小巧精致的电子元件与整洁安静的环境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科技与匠心交融的生动画面——未来仿佛正从这些专注的指尖悄然诞生,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在编织着中山工业智造的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福昆航空目前推出的四类工业无人机,均承载着自主创新的技术内核,能够分别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可收放旋翼技术堪称一项“黑科技”:垂直起降时旋翼展开以提供稳定升力,巡航时旋翼收入机身,大幅减少风阻。测试表明,该技术可使飞行器飞行效能提升50%以上。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成为福昆航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此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了高智能化飞行控制系统、GNSS+视觉匹配定位双模态惯性参考系统、飞行物理仿真软件以及飞机控制中心软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其无人机产品的高性能、高安全性与高稳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福昆航空的无人机已多次“大显身手”。2025年8月,福昆航空与珠海低空投合作,使用E40H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完成了阳江海陵岛—珠海海泉湾跨海低空物流试验航线的首飞。E40H无人机携带18公斤海鲜从海陵岛起飞,横跨阳江、江门、珠海三市,最终在珠海海泉湾成功降落,全程总里程达150公里。而在今年4月,福昆航空的E40无人机曾用19分钟跨越琼州海峡,将热带水果与紧急文件从海口送达广东徐闻,搭建起一条高效的跨海低空经贸走廊。

福昆航空研发的工业无人机E40H。受访者供图

在应急领域,福昆航空的无人机同样扮演着“救援尖兵”的角色。2025年6月17日19时,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遭遇超百年一遇的洪水,防汛Ⅰ级应急响应随即启动。来自肇庆、广州、深圳、中山、江门的五支无人机救援分队携福昆航空E40H、E6A无人机迅速响应,连夜准备起降场地、规划航线。自18日起,各分队无人机陆续起飞,执行灾情侦察与通信保障任务,累计接入用户3000个,在断网区域构建起应急通信网络。针对山区高山遮挡信号的问题,救援分队以E6A无人机作为空中中继平台,实现了“指挥中心—地面站—中继机—任务机”之间的数据互通,有力保障了救援行动的高效开展,成为国内航空应急救援的经典案例。

医疗紧急救援同样是福昆无人机积极探索的应用方向。今年初,福昆航空的无人机仅用15分钟,就将20公斤重的专业血液运输箱从中山市中心血站运送至黄圃镇人民医院,成为低空应急救援的一次创新实践。

“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飞行器已在公共安全、应急消防、国土资源、能源设施巡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周平介绍。记者获悉,凭借出色的性能优势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福昆航空在低空经济这一新赛道中发展迅猛,其中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年营收额也实现快速增长。目前,公司产品远销中东、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出海”的典型代表;其在大型载人eVTOL领域的研制进展,也稳居国内行业前列

明年搬到产业园开启新征程

在坦洲镇孖洲山,一座占地40亩的福昆航空大湾区(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园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最后阶段的装修。作为福昆航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该产业园将被打造为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主要生产基地,面向全球提供先进的飞行器产品,助力中山成为全球eVTOL运营的世界典范。

据介绍,该产业园总投资约1.5亿元,设计上集飞行器研发、测试、制造、试飞和维护等多功能于一体。项目计划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并引入国内一流的电机、电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关键环节厂商,从而带动线缆线束、新型航空电子、航空内饰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福昆航空研发的工业无人机E6A。受访者供图

“此前,我们的试飞基地、厂房与研发室分散在不同区域,飞行器组装完成后需拆解运输至试飞场地,流程较为繁琐。”周平介绍道。新产业园将实现研发、制造、试飞“一体化”运营,无人机从生产线下来后,可直接在园区内的试飞场进行测试,大幅提升生产与交付效率。根据规划,产业园投入使用后,预计年营收可达1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超过1亿元,为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款具有实用价值、能够飞得更远、更久,并且使用寿命更长的飞行器。”周平表示,希望低空经济产业在政府的有力助推下,不断开拓更多应用场景。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年10月广东省出台16条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福昆航空正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持续书写中山低空经济的“新航迹”,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山力量”,以“智”造引领未来,开启产业新篇章。


编辑   张倩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