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制造”何以跃升“中山创造”?丨改革赋能“百千万工程”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黄凡 高倩荷 发布:2025-11-18

今年中山企业家日专精特新百企座谈会上,企业家们站C位、唱主角,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亮出了硬核创新的“中山范”。在新材料领域,太力科技等一批中山企业通过引领材料革新,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弘景光电等一批企业,正在中山继续投资建设研发总部基地,加速布局未来新兴产业。

近年来,中山市紧紧围绕更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聚力打造“4+6+N”现代化产业集群,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坚定不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坚定不移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现代企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以“五大坚持”合力推动系统性变革,驱动产业向新,初步形成具有中山特色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在上市公司广东顶固集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固集创”)智慧工厂内,机械手高速运转、AGV小车穿梭不停,开料、封边、打包等生产工序全流程自动化推进。顶固集创整家定制经营中心厂长龙华越介绍,得益于中山市出台的一系列成体系的“技改”政策支持,顶固集创加速智能制造布局。“相较于传统产线,智能化产线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龙华越举例,若按相同订单数量计算,传统产线需要160多名工人耗时3天才能完成,而智能化产线仅需15个人花费6小时便能完成全流程生产。厂区超万平方米生产区域,仅需15名工人即可实现全流程生产。

“顶固集创”生产车间。 ( 资料图)记者 余兆宇 摄

面对传统产业规模大、占比高的现实条件,中山市下决心安排50亿元支持企业数智化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企业强身健体、增强竞争力对标国内最优政策,中山市以政府1号文的形式出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供技改示范、平台赋能、贷款贴息等支持,激发改造动能。中山加快链式转型,驱动价值跃升。2024年,中山以智能家居行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智能家居产业成为全市数字化转型的突破点。目前,中山市通过以龙头企业“纵向”带动产业链改造,以产业平台“横向”赋能供应链改造,推动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2%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焕发新动能。

据统计,中山市已建成世界级“灯塔工厂”1个,国家、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8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31个,带动超万家企业“上云用云”。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近90%,居全省前列。

不断壮大中山新质生产力

作为国内光学成像领域的标杆企业,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在深交所上市。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治平表示,企业从初创时便确立了专注差异化和高增长市场的核心战略,凭借多年技术沉淀,一步步构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今,企业形成了光学、机械、电子、算法一体化的综合研发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智能影像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领域,积极拓展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领域,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加速布局未来新兴产业,继续深耕细分领域,以更好的业绩回报社会。”赵治平表示,弘景光电正在中山继续投资建设研发总部基地,新工厂建成后将全面运行智能管理系统。

福昆航空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无人机。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今年,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昆航空”)凭借全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无人机系统,在工业无人机领域连续实现突破:粤港澳大湾区首条150公里跨海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飞;E40无人机完成长三角首条海岛物流试验航线任务;跨琼州海峡飞行仅用19分钟……从跨海疾驰到高原驰援,从应急救灾到石油巡检,福昆航空正以扎实的技术创新,推动低空经济从蓝图飞进现实。福昆航空政府公共事务总监周平介绍:“近年来,福昆航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产品更远销中东,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出海’的一张新名片。”

中山市正持续壮大新兴产业,通过聚链成群,锻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立足产业基础,中山市重点发展光学器件、光电显示、5G+光通信等领域,建设“湾区光谷”;发力创新药和现代中医药,打造“湾区药谷”;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地。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康方生物新药全省唯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明阳集团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首位;光学成像元器件细分领域占全国50%市场份额,“湾区光谷”光电产业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冷加工基地之一。

在布局未来赛道方面,中山市聚焦低空经济、纳米材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加强政策扶持,力求在优势赛道实现突破。低空经济方面,已规划建设飞派国际、福昆等5个产业园区,集聚企业33家,2024年销售收入50多亿元。纳米材料方面,正依托太力科技建设专业产业园。人工智能方面,已集聚江波龙等一批重点企业,发布108项“AI+”应用案例,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机器人产业方面,已聚集联合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系统性变革重塑产业新局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中山这座制造业名城正经历深刻的产业蝶变。从传统工厂的“智改数转”到新兴赛道的“聚链成群”,从跨区域创新协同到全要素生态构建,中山跳出单一改革思维,以集成式改革的魄力将政策、产业、科技、服务深度融合,用系统性变革破解发展瓶颈,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跨越,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中山系统性变革的核心逻辑。中山市出台《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等政策持续激励企业创新,累计投入约70亿元高标准建设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国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全周期抓好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

弘景光电成功上市。通讯员 供图

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中山主动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起跨区域融通发展新格局。深中协同方面,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协作模式,2024年两地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亿元,同比增长近80%,让“深圳创新”的智力成果通过设计协同、技术转移等路径,源源不断转化为“中山制造”的升级动能。

中山市以“五大坚持”引领产业科技升级改革,竞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成效初显。3年多来,全市已推动886个增资扩产项目动工,计划投资总额超千亿元,明阳集团、台光电子等优质企业扎根发展、持续做强。同时通过全球招大引强,近3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649个,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吸引三花集团、英维克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目前,中山市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38个,培育出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百亿级产业集群7个。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2.2%,初步形成具有中山特色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统筹:记者 隋胜伟


编辑  张倩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