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十五运会广州主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的第二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中山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周作德以“四个一”生动阐释了中山以棒球为支点撬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中山的城市体育性格是沉稳务实、一击千钧的棒球之城,”周作德表示,“借着十五运会的东风,中山将在‘体育+’赛道上实现漂亮的‘全垒打’。”

一部百年传承的棒球发展史
一颗白球,薪火相传。棒球,在中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渊源、坚实的发展基础。“1892年,‘中国棒垒球之父’梁扶初出生于中山,为这座城市植入了棒球运动的基因,”周作德介绍。
1905年,梁扶初在日本横滨组织中华棒球队,两度夺得横滨市棒球冠军。2006年,中山诞生第一支棒球队。2011年,中山熊猫棒垒球俱乐部成立,成功举办首届“熊猫杯”少年棒球全国邀请赛。2018年,中山棒球队捧起第一座广东省运动会冠军奖杯。2020年,《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纲要》将“熊猫杯”赛事纳入重点打造的十大国内赛事。2025年,十五运会棒垒球比赛选址中山。中山棒球实现了从民间自发到政府支持、从普及推广到竞技提升的历史性跨越。

一座一流标准的国际棒垒球中心
中山自2013年提出建设棒球小镇,倾力打造高标准棒球场馆、高水平球队和高规格品牌赛事。2019年,熊猫纪念球场建成;2024年,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动工建设,扩建3个场馆,将建成具备承办国际高规格赛事的一流大型运动中心。
周作德表示,在推进场馆建设的同时,中山还对周边道路进行提质升级,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打造以棒垒球体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文体旅休闲综合体,不断完善棒垒球产业链。

一套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山已打通棒垒球运动特长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升学通道,建立起涵盖U8、U10、U12、U15、U18等多组别的完整青训体系。
“截至2024年,中山已培养棒垒球国家健将级运动员6名,一级运动员44名,二级运动员81名,”周作德介绍。同时,中山不断普及推广棒垒球项目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已培训幼儿、青少年、体育老师及社会人士超10万人次,组建棒垒球队伍约350支。

一条“向国际出发”的发展道路
中山积极与中国棒球协会以及世界棒球联合会、亚洲棒球联合会、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等国际机构对接合作,引进优质资源举办比赛。
至今,中山已承办各类赛事100余项,包括3项国际赛事和18项全国赛事。“中山熊猫杯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已发展为国际性赛事,成功举办11届。中山国际棒球中心已成为棒球国家队的集训地、全省承办棒球赛事的优先落脚点。

赛事与城市互相成就
在回应如何借助十五运会加快推动棒球之城建设时,周作德表示,中山正通过“赛事侧”与“城市侧”双向驱动。
“在‘赛事侧’,我们扩建了中山国际棒球中心,建成了高标准棒球场馆。在‘城市侧’,我们对通往场馆的6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结合‘百千万工程’对场馆周边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提升优化,”周作德表示,这一举措也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和市民出行体验,为进一步推动棒球之城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他还指出,棒球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参赛队伍人数多、市民观赛热情高。中山正积极培育本土“熊猫”品牌及相关文创产品、体育用品,逐步形成高附加值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加快建设‘熊猫里商业体育休闲中心’综合体,集酒店、体育运动中心、运动康复中心、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明年将投入使用,”周作德透露,这将为参赛、观赛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体验,形成更强大的“赛事经济”效应。

亲身体验棒球乐趣
为了让媒体更直观了解中山棒球事业,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先生的教练棒、棒球运动装备、1950年熊猫棒球队队服和相关文创产品,并设置了投球体验区和打击体验区,让大家亲身体验棒球乐趣。
现场周作德也向各界朋友发出诚挚邀请,到中山观赛事、品美食、赏美景。他透露,中山正借助全运会赛事契机,开展“美丽中山 暖冬乐购”跨年消费季活动。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山将持续发挥棒球运动优势,以小球为支点,持续释放‘体育+’效应,”周作德表示。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