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盛第五部乡村题材纪实文学作品面世,填补中山疍民史空白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黄启艳 见习生 周昊 发布:2025-11-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1月14日晚,中山市横门文化广场歌声飞扬、其乐融融,横门社区敬老晚宴在此举行,一本展现横门社区前世今生和疍民命运变迁的新书——《中山疍民:珠江横门口最后的“渔歌”》现场发布。这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山日报社副总编辑程明盛创作的第五部乡村题材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中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美丽乡村系列丛书第8部作品。

《中山疍民:珠江横门口最后的“渔歌”》现场发布。记者 夏升权 摄

疍民也称为疍家、疍家人、艇户、连家船民等,他们浮家泛宅,与水相伴,以船为家,以渔为业。1970年中山县选址横门筹划成立渔业公社,次年获批,划分小榄渔村、黄圃渔村、民众渔村、冲口门渔村、新湾渔业大队(神湾渔队)、坦洲渔队归属渔业公社管辖,保留了渔民生活形态。自横门渔业公社起,横门打上了深深的疍民烙印,横门渔民成为中山最后的疍民,不少人至今以捕鱼为生,成为观察传统疍民文化的绝佳窗口。

程明盛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讲述创作心得。记者 夏升权 摄

打捞疍民历史记忆面临着很多困难,他们常年生活在水上,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留存的史料极少,很多物品没能留存,许多记忆留存在口口相传中,需要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开展深入持久的田野调查。因此,长期以来,鲜有人深入这个族群,记录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寻找他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程明盛仍保持了十多年来的田野调查习惯,在两年时间里,一次次走进以横门为主的疍民族群中,寻访渔村遗迹,踏进渔民家庭,与留守渔民和转型渔民及其后代深度交流,努力打捞历史,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而渔民们也报之以接纳、信任,给他提供了许多珍贵的、鲜活的素材。该书以纪实文学手法,系统呈现疍民族群的命运变迁,奉献了一个岭南疍民文化样本,填补了中山疍民史空白。

 横门社区居民现场排队索取签名。记者 夏升权 摄

《中山疍民:珠江横门口最后的“渔歌”》是程明盛创作的第五部乡村题材纪实文学作品,此前已出版《大国空村》(2015年)、《出伶仃洋:崖口村人文镜像》(2021年)、《客家魂: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2024年)、《那海那村那人:广东冲口村的前世今生》(2024年)。该书也是中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美丽乡村系列丛书第8部。

 横门社区居民现场阅读。记者 夏升权 摄

2020年起,南朗街道和中山日报社共同策划出版该系列丛书,由郑万里、黄廉捷和程明盛以村为单位进行创作,逐年出版,计划实现“一村一书”,系列丛书以文化视角纵深切入,图文并茂,深度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寻找乡村文化记忆符号,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载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朗文化样本”。已出版的8部书分别深度关注左步村、崖口村、华照村、白企村、翠亨村、榄边村、冲口村、横门社区。另外7部书正在出版或创作。

程明盛说,从调研横门口开始,就有一个写作理想,希望像采写纪实文学作品《大国空村》《客家魂: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等一样,借一个地域小角度纵深切入,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思考,看到一个群体的命运变迁,进而看到时代的发展进步。于是,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在渔港穿行,与留守渔民和已经转型的渔民及其后代深度交流,打捞历史记忆碎片,描绘现实镜像,拼接中山疍民历史,希望为人们留下一部信史,让横门口留在历史幕布上。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