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故事看中山“百千万”!“香山乡村故事”演讲大赛决赛举行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缪晓剑 发布:2025-11-13

11月13日下午,中山纪念图书馆综艺厅内气氛热烈,由市文明办、市文广旅局、市社科联、市文联、团市委、市地方志办联合主办的村史有声·拾忆香山——从乡愁记忆到振兴图景“香山乡村故事”演讲大赛决赛在此举行。大赛作为中山市“创建助力百千万”、文化赋能“百千万”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了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激发动力的平台,成为检验中山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阶段性成效的重要窗口。

选手在舞台演讲。记者 缪晓剑 摄

从近百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20位优秀选手齐聚舞台,以家乡“代言人”的身,用真挚语言和鲜活故事,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语言盛宴,共同勾勒出中山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实现乡村的蝶变与振兴实践的壮阔画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14个。20位选手获聘为“中山文明星火·乡村故事讲述人”。

20强选手共话“百千万工程”最强音

决赛现场,20位选手依次登台,讲述了中山乡村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中的深刻蜕变,字里行间处处澎湃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他们中,既有深耕基层的村干部、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满怀激情的文化工作者,也有稚气未脱却心怀乡土的莘莘学子。每一位演讲结束时,现场都响起阵阵掌声。

选手蔡卓珩在《风起里溪,向新而生》中,动情描绘了里溪村从“污水横流、人人绕行”到建成“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和民心公园的华丽转身。她分享了自己从渴望逃离到主动成为家乡“推介官”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青年一代对乡土从疏离到认同、从接续到开创的深刻转变。来自沙溪镇圣狮小学的选手蔡诗淇则在《醒狮鼓声里的振兴路》中,将圣狮村省级非遗“四月八”民俗从村民自娱自乐的节日成功转型为带动文旅发展的“金钥匙”的故事娓娓道来,彰显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

演讲大赛。记者 缪晓剑 摄

非遗传承与红色基因也在他们讲述的故事中交相辉映。选手周炎敏作为咸水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原汁原味的演唱和深情叙述,展现了这项国家级非遗从青黄不接到走进校园、唱响央视的传承之路。选手杨晞在《寻访沙仔村“四最”红色记忆》中,带领观众回溯了1954年那支由36名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的奋斗足迹,并铿锵宣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四最’力量正由我们新时代青年接续传承!”

旧貌换新颜的城乡蝶变故事同样感人至深。选手刘希在《旧碗・老巷・新湾》中,以一只老搪瓷碗为线索,串联起东凤镇东兴社区从记忆中的热闹老街,到一度沉寂,再到借力“百千万工程”和“三旧改造”焕新为“凤巢湾”景区的完整脉络。她动情地说:“乡愁不是守着旧街道、老名字不放,而是让我们成长的地方以更好的样子继续活在生活里。”选手刘书镐也分享了火炬高新区濠头社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以“拆围透绿”为起点,赤手空拳奋战数月,让垃圾场变公园、荒地变停车场的奋斗历程,喊出了“把濠头建设成为中山喜迎天下客的第一社区,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梦里水乡”的发展目标。

大赛收到近百份参赛作品

大赛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累计收到近百份参赛作品。参赛选手涵盖驻村书记、村干部、创业青年、社会服务者、文化村长、退伍军人、乡村教师、中小学生等多元群体,尽显“百花齐放”的选手风采。大赛成功挖掘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中山乡村故事,这些故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现场观众。记者 缪晓剑 摄

决赛特邀5位来自机关单位、高等院校、语言艺术及传媒主持等领域的专家担任评委,从选手的宣讲主题内容、语言表达、宣讲技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中山市朗诵协会会长陈蜀艳用“感动”和“惊喜”概括她的感受。“选手们对大赛内涵的理解很深刻,表述也很完整。从复赛到决赛,他们在文稿内容、肢体语言、背景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她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续举办,让中山乡村故事传播得更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亚辉点评表示:“整场大赛呈现了一幅中山乡村美丽富饶、‘百千万工程’建设者接续奋斗、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选手们的内容创作全面而深刻,涵盖了‘百千万工程’所指向的‘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他们绝大多数是亲历者和参与者,这种投入感和自豪感尤为珍贵,令人听完尤为感动。”

中山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牛宇华则从专业角度分析表示,演讲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声、台、行、表的综合呈现,实现“让观众懂得、让观众相信、让观众行动”三者其一就是一场成功的演讲,“今天许多选手都做到了这一点。”她坦言,优秀的演讲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底层逻辑上,运用语言、道具、音视频等工具,以故事为手段进行清晰讲述,赋予真诚情感,“很高兴在现场看到并听到了许多这样的成功实践。”

荣获一等奖的选手何泳岚以《稻田山海的守望》为题,揭示了“网红村”崖口村凭借集体经济优势、富硒土壤发现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年吸引游客近600万的“振兴密码”,描绘了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现代田园图景。她在赛后分享时表示,她已在南朗街道工作7年,亲眼见证了崖口村在乡村振兴中的翻天覆地,“尤其是‘百千万工程’实施这几年,村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了,我想把这样的乡村故事讲给大家听。”荣获二等奖的选手刘希3岁起就生活在东凤镇。演讲中,以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成长为主线,展现了自己眼中的东凤乡村蝶变,“我希望通过我讲述,让大家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并非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记得老地方的好,也要去感受新时代的变化。”

20位选手获聘“中山文明星火·乡村故事讲述人”

20位选手为家乡发声、传播乡土温度,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文明的传递者,如点点星火,照亮乡村文明。为此,组委会特别授予他们“中山文明星火·乡村故事讲述人”称号,并现场颁发聘书。

演讲大赛决赛。记者 缪晓剑 摄

何泳岚透露,她已参与宣讲工作四五年,既是各类宣讲比赛的“老面孔”,也常跟着南朗街道进村入社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会发挥乡村故事讲述人的身份,挖掘更多南朗的乡村故事,让大家透过我的讲述,认识南朗、来到南朗、爱上南朗。”刘希也表示,自己将持续深挖东凤镇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的蝶变故事,让更多人感受东凤的变化、感受中山的变化。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文明星火”旨在凝聚社会各界每一份微小力量,以点滴善举汇聚成光,照亮中山城市文明,“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文明善举、每一场志愿服务、每一次创新传播,都是对中山这座城市文明底蕴的深情礼赞,期望社会各界携手以行动点亮光芒,让文明星火在中山更加璀璨夺目。”


编辑  张倩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