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千万!中山企业家前往凉都“种菜” | 粤黔协作 山水情深⑤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卢兴江 发布:2025-11-13

11月7日清晨七点,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前进村,50岁的家庭妇女尹成敏换好工装,出门步行十多分钟,绕过一条小河,就到了村对岸山坡上的一片红薯地,开始了新一天在家门口挣钱的工作。和她一样,步行或骑电单车赶到红薯地里的还有另外19名附近村庄的妇女,大家既能照顾家庭,每天还能最少获得100元收入。

在粤黔协作带动下,今年初,中山企业家雷胜带着技术、资金和市场资源,一头扎进凉都,将昔日的玉米地改造成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既满足了大湾区“菜篮子”的需求,又让村民实现了“金 + 薪金 + 分红” 的多重收益。

一河之隔 “上班”的农村妇女

立冬时节,海拔1930米的玉舍镇前进村,200多亩红薯地里一片繁忙。黑棕泥土中,一串串饱满的红薯被连根拔起,裹着湿土堆成小山,村民们戴草帽、挎竹筐,分拣装筐,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种玉米,每亩才挣几百块,现在来地里干活收红薯,一天最少能挣100块,还能照顾家人!”50岁的尹成敏一边忙着采收,一边喜悦地跟记者说道。旁边55岁的王建芬也满脸笑意:“这辈子没出过远门,带孙子之余还能挣钱,收入不比儿子打工少!”

家门口上班的农村妇女。记者 卢兴江 摄

前进村毗邻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1800米,空气含氧量达17.9%,日照充足、沙土排水性好,非常适合蔬菜尤其是红薯生长

当天下午六点,装满红薯的小货车陆续驶向田边营房,经农残检测后,这些带着凉都露水的红薯将直达大湾区,登上中山市民的餐桌。

在凉都建农产品基地的中山企业家

“今年首次试种红薯就迎来丰收,总产量预计超过1200 吨,这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示范基地总经理雷胜捧着一串烟薯,笑逐颜开地说。

61岁的雷胜在中山从事餐饮行业二三十年,从“巴蜀人家” 酒楼起步,如今已建成覆盖中山全域的食材配送链,服务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为寻找优质食材,他曾东奔西跑,最终将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项目落户凉都。

“我生在农村,对土地有感情,想为乡村振兴出份力。”雷胜说,去年底,在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的介绍下,他实地考察了前进村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结果十分满意,随即以中山市食源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法人名义,签下300亩土地的租用协议。接下来,他投入超千万元,在申请到的 300 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下,修建灌溉设施,从中山引进烟薯、西瓜红等优质种苗,开启了他的优质蔬菜种植之路。

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成员与农业基地负责人交流。记者 卢兴江 摄

“今年扣除土地租金、人工工资等成本后可能会亏损,但能让村民增收、村集体受益,就很值得!”雷胜说,目前项目已为村集体带来土地租金加分红超20万元,给村民发放工资100多万元,农忙时最多有四五十人到基地务工,平时也有二十多人稳定在岗。

一次山水携手的实践

雷胜的优质农业示范基地,正是中山对口帮扶六盘水、深耕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作为东西部协作伙伴,中山坚持“东部市场+ 西部基地”“东部技术+ 西部生产” 的合作模式,通过引进现代农业项目,激活六盘水的山地资源价值。

“我们要让西部的优质农产品走进东部,把东部的技术和经验带到西部。”带领记者前往示范基地采访的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综合考核部主任徐继荣说,工作组除了为粤黔协作搭建桥梁、促成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落地外,还协助成立了六盘水市种植养殖商会,打通了沿海地区的销售渠道。

据了解,中山对口帮扶六盘水以来,已落地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多个合作项目,通过技术指导、市场对接、资金支持等举措,让昔日的低效农田变身“金土地”。“接下来,我们工作组会加快市场调研,深化‘订单农业’模式,让更多凉都农产品走进大湾区,惠及更多群众。”徐继荣说。


编辑  张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