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实地探访南头镇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头镇污水处理厂”)获悉,2025年3月开始施工的南头镇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75%,预计于2026年年中投产,届时全镇生活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跃升至每日7.5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90%以上。

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
据介绍,当前南头镇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能力是“一期2万吨/日+二期3.5万吨/日”。为了更有效改善南头镇域内49条河涌水质,并满足超15万常住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2025年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全速推进。
该项目总投资约1.66亿元,创新采用差异化设计,构建“预处理+二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全流程先进工艺链,预处理及二级生物处理区规模为2万吨/日,深度处理区规模5.5万吨/日。
南头镇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何伟源介绍,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成后,出厂水质将严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与广东省地方标准的最严值,实现从“达标排放”到“优质回用”的跨越,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工业冷却与市政绿化,大大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织密水环境安全网
近年来,中山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南头镇结合全镇水体的特点,一方面抓污水处理厂的“终端”的扩容,另一方面则在全域“管网”铺设和畅通方面攻坚发力。该镇全面推进管网“清检修”责任包干制,并在出水口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时保障污水收集与达标排放,织就一张严密的水环境安全网。
最新数据显示,经过几年攻坚克难,如今南头镇治水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纳入文明围整治的45条河涌已全部完工,累计铺设管道近117公里;六个社区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年度350宗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已完成336宗。此外,全镇涉水城市面源污染排查整治完成率已达93.8%,其中重点行业整治率100%;年度17条、总长21.04公里的河涌清淤任务也已全部完成。

提供大湾区治水新样本
作为中山—佛山跨界水系治理的关键一环,南头镇的治水实践已超越单一市政工程的范畴,展现出深远的区域协同意义。
在系统推进过程中,南头污水处理厂创新采用“厂网一体”管理模式,将工作前端延伸至污水管道铺设,后端覆盖管网维护与水系生态修复,形成了从“管线规划—收集—处理—维护”的完整治水闭环。“我们不仅负责污水厂的建设与运营,也全面监管污水管道的铺设与疏导工作。”何伟源表示,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厂网分离”的治理瓶颈,为实现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头经验”。
据悉,三期工程投产后,南头镇的污水处理能力将提升至7.5万吨/日,足够覆盖南头镇全域。南头镇的治水体系将更加完善,有能力保障鸡丫水道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联防联控提供扎实的实践样本。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苏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