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监测!中山全运会期间筑牢水环境安全屏障
栏目:首页 来源: 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邹丹 发布:2025-11-08

11月7日,清晨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边涌畔草木葱茏,水环境监测人员手持仪器,小心翼翼地将采样瓶浸入水中,熟练完成水样采集、参数记录等一系列操作。“为保障全运会期间水质稳定达标,我们对私盐涌、八公里河等4条场馆周边重点河涌,实施每周多次加密监测,数据实时同步至市级保障专班。”市生态环境局监控中心现场室主任李杰鸿介绍。这一幕,正是中山市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护航第十五届全运会水环境安全的写照。

水环境监测人员熟练完成水样采集、参数记录等一系列操作。通讯员供图

作为全运会重要赛区,中山历经三年治水攻坚实现从“黑臭典型”到“治水典范”的蜕变。如今,全市上下聚焦赛事保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水环境安全防护网,让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成为全运会最美背景。

中山全市构建“市级指导、部门联动、镇街落实”的工作格局,将全运会水环境保障纳入美丽河湖建设核心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成立水质保障工作小组,针对9条重点保障河涌建立“一月一测、随测随报”的常态化监测机制,9-10月监测数据显示,所有重点河涌均已消除劣V类,稳定达到V类及以上标准。

监测人员对河涌加密监测。通讯员供图

镇街层面迅速响应,形成上下协同的保障合力。火炬高新区作为赛事核心赛区之一,“针对辖区内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体育馆、会展中心体育中心2号馆周边的私盐涌、张家边涌等重点河涌,组建镇级保障专班,重点攻坚管网溢流风险管控。”中山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组工作人员梁成坚介绍,除常规监测外,还增加水质快检频次,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小榄镇则对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周边的同乐涌、同德涌等5条河涌,开展清淤后水体交换优化,建立问题台账和销号制度。

各部门协同发力,筑牢立体防护屏障。市水务局加快“厂网一体化”运维和清淤工程,增强河涌水动力;市交通局推进影响水质的围堰施工;市河长办加密巡检频次,对河涌两岸、河面、排口开展全方位巡查,形成治水合力。


编辑  张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