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特聘人才李玲:跨越山海扎根中山,用心用情讲好故事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5-10-3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从辽阔壮美的新疆到活力澎湃的广东,一次跨越4500公里的迁徙,背后是人才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两年前,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作品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李玲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承蒙抬爱,何其有幸”的感恩,响应“中山英才计划”的召唤,举家南迁,落脚中山,成为广东声屏传媒纪录片中心导演。如今,她不仅在这里安家立业,更以镜头为媒,将一个个动人的“中山故事”推上全国舞台,实现从“异乡客”到“新中山人”的华丽蜕变,成为中山汇聚人才、成就人才的生动注脚。

为一份信任,奔赴一座城

很多人问她,为什么选择放下一切远走他乡?回顾2023年7月10日举家搬迁的决定,李玲坦言,最直接的动力源于中山求贤若渴的诚意。在2022年首批“中山英才计划”评定中,她被评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B特聘人才。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让她毅然选择了这座陌生的岭南水乡。

李玲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然而,融入并非易事。四十多岁离乡背井,面临的挑战接踵而至:孩子被蚊虫叮得满身是包,老人因水土不服频频就医,家中常有埋怨。漫步街头,看着游客轻松自在的身影,她甚至心生羡慕,“因为他们旅程结束就能回家,而我,已经回不去了。”初来乍到的迷茫与漂泊感,曾一度萦绕她心头。

幸运的是,职业为她提供了最佳的融入途径。作为一名记者,李玲将目光投向了中山这片热土上的人和事。她来中山后拍摄的第一个人物,是“大国工匠”王冰。王冰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从备受质疑的工科女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故事,像一束光,照亮李玲初来时的迷茫。李玲用心记录王冰的点滴,精心制作的节目在多家平台播出,反响热烈,不仅入围广东省优秀网络视听作品,还荣获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微纪录好作品奖。

这次尝试,让她深刻感受到“中山,有讲不完的生动故事”。她开始真正与这座城市深度链接,归属感悄然而生。2024年,她独立完成的三部作品连续三个季度获评广东省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专业上的持续突破,让她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让中山故事,走向更远的天地

《深中通道通车之后》节目。  受访者供图

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李玲致力于让中山故事走上更高平台。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迎来通车时刻。她提前对接央视《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栏目,积极配合完成报道。交流中,她主动向央视记者介绍了中山“工改”的动人历程与成效,成功吸引央视关注。此后,她利用个人休息时间,采编完成了专题片《中山工改:一子落 满盘活》,于当年9月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同一时期,她还协调并深度参与了央视《新闻调查》栏目长达45分钟、全片聚焦中山发展的节目《深中通道通车之后》的制片、撰稿及后期工作。该节目播出后48小时网络点击量300万,被评为央视新闻评论部当月最佳节目。

央视对中山“工改”进行报道。受访者供图

随后,她又将目光投向中山的“治水”,主动出击、全力争取,最终推动中山治水成效相继在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亮相,其中《东方时空》的报道时长更是成为海湾系列之最。“把中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我们最大的骄傲。”李玲说。

如今,李玲带领的工作室已完成签约数百万元,为正在适应市场的中山纪录片团队,探索出一个可行的新方向。来中山两年多,她常感叹这里人才济济,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步伐。她尤其感谢组织的关怀与支持,“每当我遇到困难、迷茫无助时,组织永远是我的坚强后盾。”

今年9月,李玲搬离了居住许久的中山市级人才房,在中山正式安家了。“我相信,这里将成为我和家人永远的温馨港湾。”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