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怎么寻找血源?偏爱叮咬哪类人?有喜好的血型吗?一文读懂→
栏目:首页 来源:健康中山 发布:2025-10-1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问:伊蚊成蚊的习性?

一、雌蚊怎么寻找血源?

雌蚊寻找血源主要依靠三种要素:气味、二氧化碳和热量。

气味感应:蚊虫能够感应到宿主体表散发出的气味,如乳酸、尿素、氨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表面形成独特的气味轮廓,对蚊虫具有吸引力。此外,一些人类特有的气味,如护肤品、肥皂、香水等也会影响蚊虫的选择。

二氧化碳感应:人类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虫定位宿主的主要途径之一。蚊虫能够感应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方向,从而判断宿主的位置和距离,这种能力使得蚊虫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就感知到潜在的目标,并朝着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方向飞行。

体温感应:蚊虫能够感应到宿主体表的温度变化。通常,宿主的皮肤温度比周围环境高,这也是蚊虫寻找宿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当蚊虫靠近宿主时,它们会利用热感器官来探测宿主的体温,并朝着温度较高的方向飞行。在叮咬过程中,蚊虫还会利用触觉感知来寻找合适的皮肤区域进行叮咬。它们会轻轻触碰皮肤表面,以寻找最薄弱的部位吸血。

二、雌蚊偏爱叮咬哪类人?

体温高的人:蚊虫对温度较为敏感,体温较高的人更容易成为它们的目标,因为这类人通常代谢率也较高,会释放更多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这些都对蚊虫具有吸引力。

新陈代谢快的人:如儿童和孕妇,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乳酸更多,因此更容易吸引蚊虫。

呼吸频率快的人:呼吸快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多,而二氧化碳是蚊虫定位的化学信号源,能够加快蚊虫找到目标的速度。

爱出汗的人:汗液中含有一些对蚊虫具有吸引作用的气味,因此爱出汗的人更容易被蚊虫叮咬。

穿深色衣服的人:蚊虫具有趋暗的习性,深色衣服更容易吸引蚊虫。另外,深色衣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使体温升高,同时深色也为蚊虫提供了更好的隐蔽环境。

穿着暴露皮肤较多的人:如穿着短袖、短裤等,会暴露更多的皮肤面积给蚊虫,从而增加被叮咬的机会。

三、蚊虫有喜好的血型吗?

普遍观点认为,蚊子叮咬偏好性与血型没有直接关系。蚊虫虽然拥有灵敏的感器,但再灵敏的感器也无法从体外直接识别人的血型。

曾有个别文献报道,血型可能对蚊子选择宿主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文献大多被撤回或其实验设计并不被科学界认可,因此结论并不可靠。

四、雌蚊在叮咬过程中是怎么传播登革病毒的?

蚊虫的下唇像可伸缩的剑鞘,其内包裹着6根分工协作的口针,包括1根食管(上唇)、1根唾液管(舌)、2根刺针(上颚)和2根锯齿刀(下颚)。在穿刺皮肤时下唇会向后卷曲,仅留口针深入组织完成吸血过程。这种结构被称为“刺吸式口器”。

蚊虫在吸血时,“上颚”通过高频振动完成皮肤穿刺,“下颚”通过锯齿结构对表皮组织进行分层切割,为口针继续深入寻找血管创造通道。“上唇”负责吸血,在吸血的同时,“舌”负责将含有舒张血管、抗凝血及麻醉作用的化学物质的唾液注入人体,以便更快吮吸血液。唾液一方面可引起被叮咬者皮肤起包并发痒,另一方面,若蚊虫已感染基孔肯亚、登革病毒,病毒会在其体内增殖后随唾液进入人体,这正是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五、雌蚊的叮咬高峰是什么时间?

白纹伊蚊一般白天活动,整个白天都可以吸血,最适合活动的温度范围为20~30℃,吸血高峰在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两小时,日落前两小时吸血更为凶猛。白纹伊蚊在夜晚有光源的情况下也会叮咬人。

六、为什么被蚊虫叮咬后会产生肿块和瘙痒?

被蚊虫叮咬后会产生肿块和瘙痒,是因为我们对蚊虫的唾液产生了过敏反应。蚊虫的唾液注入人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迅速识别这种外来物质,释放一种名为组胺的物质,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皮肤表面形成蚊虫包并有刺痒的感觉。

蚊虫唾液对神经的刺激,会促使我们想要抓挠被叮咬的区域。如果持续抓挠,会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身体释放更多的组胺,形成一种“越挠越痒”的恶性循环。

建议大家被蚊虫叮咬后,不要过度抓挠皮肤,可以选择在叮咬处冷敷或者涂抹抗组胺的药膏,以便迅速降低红肿皮肤组织的温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

七、直接拍死正在吸血的蚊虫对人体是否有危害?

与蜱虫不同,蚊的口器细而长,拍死正在吸血的蚊虫,其叮咬口器并不会留在皮肤内。因此,拍死正在叮咬的蚊虫对人体无危害。

八、蚊虫喜欢栖息在什么场所?

以白纹伊蚊为例,其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房前屋后植被茂密、有积水的地方,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地下停车场的阴暗角落等。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


编辑  侯海影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10月21日起,中山将适时人工降雨
非原创 37791人浏览   2025-10-17
连续三晚,中山这个高速收费站禁止通行
非原创 25247人浏览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