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时评 | 书香中山:践行文化兴城的精神坐标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颜子怡 发布:2025-08-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8月15日,2025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七届中山书展在中山博览中心开幕。

延续十七载,书展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展览,它本身也如摊开的书籍,等待市民朋友一页页翻阅。对于常去逛展的读者来说,这是每年雷打不动的文化赶集;对于学生们而言,这是暑假里最期待的知识探险;对于讲座听众来说,这是获取知识、与名家面对面的宝贵滋养。

正是浸润在烟火气里的参与感,让书展慢慢生长为“书香中山”的生动注脚,对于整座城市来讲,这是全民阅读融入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是文化兴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

一年一年,读者在成长,书展亦然。纵观今年书展活动,可谓亮点纷呈,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回应着读者日益多元的精神需求,也标注着“书香中山”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清晰轨迹。

“书香湾区”的主题锚定,让地方书展有了区域协同的宏大视野。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背景下,中山书展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文化展示,而是主动融入湾区文化生态的构建。本届书展邀请了广东省出版集团(含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古籍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深圳出版集团、澳门文化公所等大型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当湾区城市的出版成果在同一展厅相遇,书展便成为打破地方边界的文化纽带,既强化了本土文化的辨识度,又拓宽了城市文化的辐射半径。湾区的书香,该是流动的墨香,这一主题转向,让“书香中山”从城市名片升级为湾区文化拼图中的重要一块。

文化IP的深度挖掘,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本届书展邀请了诸多知名学者、作家等文化名人现场开讲,这些名人自带的影响力与专业视角,让读者在面对面交流的思辨中拓宽认知的边界。中山本土作家、学者也将现场带来满满的干货,将中山的历史文脉转化成更易触摸的姿态,从而让其走进公众视野,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文化滋养。

活动形式的大胆创新,破解了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书展的生命力,终究要体现在市民的参与度上。本届书展首次推出“阅夜越精彩”活动,在书展夜场安排相关文艺节目表演,从而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同时,充分考虑“一老一小”群体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与体验感。这些创新背后,是对不同群体阅读需求的精准回应,当书展从博览中心的物理空间,转化为覆盖全年龄段的文化事件,全民阅读便从口号变为可感可知的生活方式。

“百千万工程”成效和“文化兴城”成果的集中展示,彰显了书展作为城市发展软实力引擎的价值。书展主会场精心打造了占地约500平方米的“悦读百千万 文化兴城行”主题展厅,在这里,市民可以深入了解香山古城、名人文化、非遗文化、文艺精品、文化地标、文化品牌活动,感受中山如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弘德。近年来书展的发展历程,恰与中山“文化兴城”战略的推进同频共振。如今书展已成为集出版展示、文化交流、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它的扩容史就是城市文化实力的成长史。让更多人了解“文化兴城”举措,最终也将反哺到“文化兴城”,赋予它可持续的动力机制。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征程中,中山书展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据最具说服力:2024年,第十六届中山书展举办的5天时间里,主会场联动各镇街共举办5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其中,主会场总入馆人数破10万人次,实现图书类销售超420万码洋(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总销售额超580万元。“中山书展云平台”全媒体直播活动总阅读量超300万人次,新闻报道及新媒体端总阅读量超500万人次。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这恰恰印证了中山在“书香城市”建设上的深厚积淀。近年来,中山致力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香山书房等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如今,100多家香山书房如繁星般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场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阅读天地。在中山,阅读成为了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思想的桥梁。

站在第十七届的时间节点回望,中山书展不仅是中山人的集体文化记忆,而且早已成为全民阅读的实践场、文化兴城的推进器、文化自信的展示地。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书展所提供的人与书、人与人面对面的温度,正是文化发展最生动的形态。

统筹 吴森林 谭桂华 闫莹莹


编辑  张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注意!来(返)中山人员温馨提示
13898人浏览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