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小卫士”“童创力量”抗击基孔肯雅热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林燕英 实习生 幸永沛 发布:2025-08-14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沙溪镇如火如荼地开展。连日来,该镇以“校园为基、社区为域、家庭为环”,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动员全民参与科学防蚊灭蚊工作,奏响了一场防控“三重奏”。在这场与蚊虫的“持久战”中,沙溪镇的许多学生化身“防疫小卫士”,用充满童趣的方式为抗疫贡献力量。8月13日,三位“防疫小卫士”分享了他们的抗疫心得,有的展示了创意十足的灭蚊小发明,有的讲述了参与防疫宣传的趣事。

“童言童语”科普灭蚊知识

在沙溪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工作中,多个学校策划拍摄、学生出镜解说的灭蚊主题视频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和点赞。沙溪镇圣狮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李心玥就是其中两个视频的“小主播”。在灭蚊主题视频中,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稚嫩童趣的语言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蚊虫产卵孵化”过程,进行了“童话”改造,并用“童言童语”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

沙溪镇圣狮小学李心玥同学跟妈妈一起修改视频的文案,把晦涩难懂的文字改成富有童趣的“童语”。通讯员 李毅 提供

今年10岁的李心玥性格开朗大方,曾多次参与学校的宣传视频拍摄,是学校里的“资深”宣讲员。得知学校要制作灭蚊科普视频后,她主动请缨参与。拍摄前,她拿着介绍防蚊知识和灭蚊技巧的拍摄文案,反反复复地朗读和背诵多遍,可真正面对镜头时,却感到无比吃力,不论怎么重复拍摄,她都无法将拍摄文案中个别晦涩难懂的专业化表述句子流畅自然地说出来。几番尝试后,她灵机一动,向“导演”提议:能不能用小朋友的话来讲这些知识?”这个想法得到了“导演”的肯定。

于是,李心玥和妈妈一起修改文案,把“白纹伊蚊幼虫在水中孳生”改成“积水里的蚊虫宝宝”,把“幼虫在水体中完成发育,最短历期约5天,随后化蛹”变成“幼虫在水里生活,最快5天就会变成蛹”。经过她的“童话式”改编,拍摄文案中原先乏味生涩的知识不但变得生动易懂,还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能参与拍摄灭蚊视频,我特别开心!我会继续努力的!”谈起这次经历,李心玥兴奋地说。她希望更多人能加入防蚊行动,大家齐心协力,筑牢防线,共同守护健康家园。

苦学脱口秀宣传灭蚊

“以前觉得电蚊拍是工具,现在得当盾牌用。”沙溪镇龙头环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何沚芊最近成了“灭蚊小达人”,她用脱口秀的形式拍摄的防蚊科普视频,让枯燥的防疫知识变得妙趣横生。

沙溪镇龙头环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何沚芊和妈妈一起修改拍摄文案。受访者供图

何沚芊是个不折不扣的脱口秀迷,她觉得脱口秀的表达方式不但有生活化的比喻,还能让人在开心之余学会幽默。当学校邀请她参加灭蚊科普视频拍摄时,她想起了之前关注过的脱口秀节目,提议采用“脱口秀+防疫”的形式进行制作视频。她的创意得到学校的支持。

说干就干,何沚芊拉上妈妈当起了“编剧搭档”。母女俩反复推敲文案,力求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当改到“妈妈看见积水就倒,是在捣毁蚊子的老巢。”这句话时,何沚芊遇到了瓶颈,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把这句话改成“妈妈看见积水就倒,是在销毁基孔肯雅热的‘军火库’。”这样一来,表达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为了演好人生第一场“脱口秀”,何沚芊可没少下功夫。她反复观看《脱口秀大会》,揣摩演员们的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尽管她已反复练习多次,但视频《脱口秀说防蚊》拍摄结束后,何沚芊依旧认为自己表现欠佳。“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说脱口秀,挺难的。”她说,以后要从表情和语气上多下工夫,多多锻炼自己的幽默感。

“做好防蚊灭蚊宣传很重要,要全民参与灭蚊战役,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何沚芊说,选择脱口秀这种形式,就是想让防疫知识变得更有趣。她特别认同“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方式,“只有全家总动员,才能真正打赢这场灭蚊战。”

发明灭蚊神器助力抗疫

半塑料瓶水、两勺白糖、半杯肥皂水,再加上手电筒的光……8月13日上午,沙溪镇乐群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麦耀然自信地向大家展示他的小发明——环保灭蚊神器。这个被他笑称为蚊子“甜蜜陷阱”的创意,是专门为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设计的。

8月13日中午,麦耀然在家里尝试制作艾草柠檬蚊香。 受访者供图

在基孔肯雅热高发期间,麦耀然从书中了解到蚊子对甜味的偏好。这个发现,加上他平时观察到的蚊子趋光性以及肥皂水的黏性特点,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然而,从灵感到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反复试验中,麦耀然遇到了不少难题:白糖用量不足会影响诱蚊效果;肥皂水摇晃过度会产生过多泡沫;手电筒的固定位置也需要不断调整……面对这些挑战,这个小小发明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一次次试验不断改进:调整糖的比例、改变混合方式、改良固定装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改良,他的环保灭蚊神器终于研制成功。看到儿子的坚持和创意,麦耀然爸爸不仅为他感到骄傲,还专门拍摄制作视频,将这项发明分享给学校和《香山少年报》视频号。

成功的喜悦激励着麦耀然继续创新。8月12日,他又萌生了制作柠檬蚊香的新点子。第二天中午,在爸爸的支持下,他带着6岁的弟弟一起动手实践这个新发明。哥俩一边制作柠檬蚊香,一边讨论如何优化之前的环保灭蚊神器。

“我准备用紫光灯代替手电筒,这样灭蚊效果会更好。”谈到接下来的计划,麦耀然眼中闪着光,表示会继续用发明创造为抗疫贡献力量。


编辑  何淼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注意!来(返)中山人员温馨提示
13354人浏览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