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山、南头市镇两级攥指成拳,以“精准靶向破堵点、鲜活语言入人心”为核心,通过“人员联动、手段联动、场景联动”织密立体宣传网,用扎实数据勾勒出防控知识的传播深度与广度——10万余张宣传单入户、49万+新媒体浏览量、1.7万余名学生带动家庭行动、7.5万名企业职工共同参与……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用得上”的生动实践,更彰显着群防群控的合力在街头巷尾持续涌动。

多方联动
防控知识送上门
每天早上7点,南头镇网格员小李已带着《防控指南》敲开第23家商铺的门:“张叔,店门口空酒瓶得倒干净水,蚊子最爱在这儿产卵!”在南头,12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铁脚板”队伍,挨家挨户讲技巧、督落实;返乡大学生则用乡音搭起“暖心桥”,“奶奶,水养植物换水时加把沙土,蚊子就不产卵啦”的叮嘱,让防控知识带着温度进门。
流动的力量让触角伸得更远:150多名顺丰、美团骑手化身“移动宣传员”,收派件时递出5000多张宣传单;快递车装上“大声公”,“清积水、灭成蚊”的口号随包裹走遍街巷。截至目前,10万余张宣传单“走”遍全镇社区、小区、商户,真正实现“防控知识送上门、讲透彻”。

老办法+新科技
让防控深入人心
“叮铃铃——”南头镇应急广播准时划破晨雾,乡音播报带着烟火气:“伊蚊咬,传疾病,清积水,是关键……”镇村55个点位的大喇叭,每天15分钟一轮、连播5次;7个社区的103个手提小喇叭跟着网格员走街串巷,流动宣传车把“清积水像梳头,灭成蚊不马虎”的顺口溜送到田间地头。这种“家常话讲专业事”的传播,让声波覆盖区域居民主动清积水的比例提升40%,印证了“听得进才能做得好”。
传统手段之外,科技让宣传更精准。南头镇中心路口,“积水不清理,蚊子‘叮’上你”的红底横幅格外醒目——这是1138条横幅中的一条,与4762张科普海报、195块LED屏构成“视觉矩阵”,实现“抬头可见”。
将军社区的无人驾驶宣传车每天8小时巡航,动态广播+屏幕海报同步发力;无人机掠过农田,给农户送去“田间防蚊”提醒。195块LED屏日均播放超1200次,让“防蚊灭蚊”成为街头巷尾的视觉焦点。
“30秒教你清理阳台积水”——“活力南头”视频号上的科普短视频,上线3天浏览量破10万。南头构建立体融媒矩阵,镇村官方新媒体推送推文256篇、视频124条,总浏览量超49万次;19个自媒体接力转发,带来7.3万次额外传播。省市媒体聚焦南头经验,推出50条报道,让“南头做法”成为全市参考样本。

短视频里,网格员装防蚊纱窗的实操、志愿者消杀的现场,让科学防控不再抽象。
家校企同发力
让防控从知到行
“爸爸,这是‘防蚊作业’,我们一起清阳台!”南头镇中心小学学生彤彤拉着家长行动,这是全镇17734名学生参与的“小手拉大手”行动。通过“清杂物、倒积水”实践作业,孩子们带动家庭加入环境整治,织密家校防护网。

企业里同样热潮涌动。南头镇经科局走访368家规上企业,召集300余名负责人开防控会;企业用车间广播、电子屏开展培训,7.5万名职工学习“厂区防蚊指南”,定期清积水、装纱窗,让厂区成为防控“安全区”。
南头镇以多维联动破解宣传堵点,用群众语言架起沟通桥梁。每一组数据、每一次参与,都是群防群控防线的加固。接下来,南头将持续打磨“精准传播+鲜活表达”的联动体系,让防控知识更对味、更入心,让群防群控的合力在街头巷尾持续涌动,共同筑牢健康南头的坚实防线。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