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镇获评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来看看它的富民兴村路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李颖奇 见习记者 方馨娉 发布:2025-07-08

7月6日,一场脆肉直播带货火爆全网——师傅现场宰杀演示,工作人员专业讲解,两小时吸引6.3万观众围观,订单从中山小榄飞向全国餐桌。短短两小时的直播,不仅持续扩大小榄作为“中国脆肉之乡”知名度,更成为小榄镇产业活力的鲜活注脚。

从池塘里的“一条鱼”到年产值15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从低效工业区到“工改”蝶变的产业载体。近年来,小榄镇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坚持按现代化小城市标准来规划建设,写下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的鲜活实践样本。今年7月,中共中山市小榄镇委员会获评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

一条鱼“游”出富民兴村路

智能投饲机按照设定精准抛洒饲料、水下传感器实时传回水质数据……小榄脆肉鲩养殖产业“5G+智慧渔业”模式,早已取代传统的养殖方式。“智慧设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让工人能专注于观察鱼类健康、品质等更高价值工作,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小榄镇脆肉养殖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张卫均表示,养殖水平与产品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内功”。

图片脆肉鲩美食文化节盛况(来源:小榄镇农业农村局)

“‘十四五’规划期间,小榄镇脆肉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至1.6万亩,年单产却从3.21吨提升到3.65吨,增幅13.7%。”张卫均表示,作为“中国脆肉之乡”,小榄镇用40余年时间科研攻关和实践探索,持续构建标准化体系,由政府牵头、协会起草、农户参与制定养殖标准,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向养殖户推广养殖技术;应用“5G+特色产业”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测投饲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养殖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养殖流通外,小榄镇在“百千万工程”的带动下,积极推动脆肉产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年产值超15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深中通道开通的2024年,小榄脆肉本地餐饮消费及优质鱼销量较2023年都提升了约40%,深圳等大湾区城市游客赴中山品尝脆肉鲩的数量也持续上升,周边城市的脆肉鲩特色餐饮店需求也显著增长,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张卫均介绍,小榄镇正不断拓展脆肉鲩产业链,一方面研发冻鱼片等40余种预制菜品,另一方面打造“脆肉鲩美食文化节”等文旅IP。未来还计划建设农文旅综合体,整合产学研基地、文化展馆、餐饮民宿等业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图片菊花脆肉鲩(来源:小榄镇档案馆)

“脆肉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盘活了小榄镇的土地资源,鱼塘的租金同比上涨了15%,还显著带动全镇就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真正实现了富民兴村。”张卫均感慨,从池塘里的一条鱼,到年产值15亿元特色产业集群;从传统养殖到智慧渔业,再到三产融合的新图景,这条脆肉,活跃了一方水土,也造福了一乡人民,为“百千万工程”书写了“鱼跃龙门”的新篇章。

“工改”攻坚,筑巢引凤添动能

如果说脆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小榄镇“百千万工程”富民兴村的生动缩影,那么“工改”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则为小榄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目前,我们园区一期招商率已达100%,其中深圳企业占比近四成,涵盖智能装备、智能锁具、精密五金等高端智能制造领域;二期园区验收交付已超过一半,计划将在今年8月正式开业。”小榄镇粤深·湾区智谷产业园负责人曾耀东告诉记者,作为全市首个集体土地自愿转国有的“工改”项目,粤深・湾区智谷早在“工改”启动之初便与小榄镇绩东二社区合作,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打造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


小榄的“粤深·湾区智谷”园区不仅是全市第一宗集体土地自愿转国有招引企业的“工改”项目,也是全市首个通过“交验即发证”的“工改”项目。通讯员供图

依托“工改”释放的空间红利,中山以更低的用地用人成本、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深中通道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成为深圳企业投资落户的优选。“入驻园区的深圳企业多聚焦车载仪器、变频器、电子配件等领域,普遍采用‘深圳研发+中山生产’的‘前店后厂’模式,将生产线布局中山,深圳场地则转型为研发销售基地。”曾耀东介绍,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小榄镇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为镇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粤深·湾区智谷的发展模式是小榄借助“工改”大力招引新企业新项目的生动缩影。小榄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坚持按现代化小城市标准来规划建设,截至今年7月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6200亩,建成高标准厂房超400万平方米,为企业招引和本土产业增资扩产提供了广阔空间。

以“工改”为契机,小榄镇正紧扣“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统筹推进城乡空间一体规划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环境提升品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基层治理提能增效,努力将小榄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百千万工程”标杆。2024年,小榄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6.4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第17位,镇域综合发展力位列全省“百强镇”第3位。


编辑   何淼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0939人浏览   2025-07-07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2506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