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高考毕业季,6月29日,中山市香山书院大讲堂迎来了“未来已来”系列AI公益课。

清远市北江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启为现场的准大学生们带来了以“用AI开启大学生活”的专题讲座,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演示,向大家展示了AI技术如何让大学生活变得更轻松、有趣。
通过AI让大学生活更轻松
“进入大学,我们第一步要学会的就是让知识来源,权威、可靠、客观、科学。”张启认为,AI技术是智能检索与筛选的工具能手,想要用好AI搜索功能,筛选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源平台、下达清晰指令,使用好关键词组合至关重要。

张启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DeepSeek平台进行学习规划。“现在尝试输入清晰指令——‘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我希望将来读大学的时候能够从事核聚变的研究,你帮我做一个规划,告诉我从四年级开始我应该做什么’。”随着DeepSeek平台的光标闪烁,一份包含从四年级到大学本科的阶梯式培养规划图跃然屏上,台下准大学生们的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投影,快门声此起彼伏。
张启还详细讲解了AI技术在大学生活中的多种应用。一是帮助学生完成资料的收集和阅读,通过智能检索快速找到相关文献和资料,节省时间和精力;二是辅助小组作业的完成,激发创意和灵感,让小组讨论更加高效;三是帮助学生开展独立的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
然而,AI技术并非万能,其信息来源于通用训练模型,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他举例说:“有人直接将AI生成的论文上交,结果被导师判定为抄袭,因为现在的AI查重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须警惕AI技术带来的风险
“如何用AI技术进行考研规划?”“如果想进入人工智能行业,如何进行考学规划?”互动环节中,有准备考研的大学生观众,也有在校大学生的家长,他们纷纷提问,热情高涨。

一名观众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请问如何在其中寻求平衡?”
张启对此进行了剖析。他指出,AI技术的正向价值如同春日暖阳,赋能生产生活与教育场景。然而,AI技术的消极面也需要我们警惕。一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一旦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AI手段生成音视频,就可能实施诈骗;二是AI容易掩盖底层工作,让人误信输出内容的可靠性,导致“认知偏差”和“认知幻觉”,甚至使用者容易因过度依赖和懈怠而丧失学习能力。
因此,张启认为,时代飞速发展,人们无法回避AI技术对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只能选择适应。家长应该尽快提升AI素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AI技术完成重复性任务,同时保留批判性思维。他建议学生们多参与线下交流、社会实践和接触大自然,建立真正成熟的认知,具备筛选信息真伪的能力,掌握更多主动权。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