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凯旋真空:出海勇闯“技术深水区”丨外贸破局 企业探路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柯颂 发布:2025-05-2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5月的清晨,阳光穿透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旋真空”)崭新的装备智造园区,映照在忙碌运转的装配线上。公司董事长袁辉与副总经理苗毕红穿梭于车间之间,他们驻足在发货班组,详细了解即将运往埃及、韩国等海外市场的设备装车发货情况。

公司董事长袁辉(左)与副总经理苗毕红穿梭于车间之间。记者 文波 摄

记者了解到,这些“量体裁衣”的非标设备正以每周3-4车的频率发往全球,勾勒出这家国有老牌装备制造企业的海外扩张新图景。

数据背后的“出海加速度”

在输变电行业真空装备领域,凯旋真空正书写着属于中国智造的传奇。今年以来,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30%,其中海外业务贡献超30%。尤为亮眼的是,一季度其海外新订单同比增长566%,埃及国家电网、韩国某新能源企业等订单纷至沓来。更值得关注的是,西门子、日立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采购清单上,凯旋真空的设备正逐渐成为“标配”。

工人正在凯旋真空生产车间忙碌着。记者 文波 摄

苗毕红指着一台即将发运的设备介绍道,凯旋真空的气相干燥设备,在工艺性能、设备功能、技术指标方面,都已处在行业领先、国际先进行列,而且具备物美价优的竞争力,让凯旋真空在北美、南美,以及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市场不断斩获订单,已经获得某国际能源巨头美国工厂超五千万元订单、沙特电网改造项目超千万元订单。

技术深水区的“逆袭密码”

在凯旋真空的创新研发部门,300余项专利证书与18项国家行业标准文件静默陈列,述说着这家企业的创新底色。凯旋真空是多种真空成套设备及相关技术行业标准的起草者,其中公司研发的原油闪蒸处理装备在国家近海石油平台已经广泛应用,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

“我们从创立起就对标瑞士、德国一线品牌。”苗毕红介绍自主研发的静态混料真空浇注设备,这套设备成功应用在医疗影像设备的超导线圈真空灌注工艺,中国某头部医疗企业的核磁共振线圈制造成本降低40%。这种“替代进口+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使凯旋真空正成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先锋示范。

关税风暴中的“韧性哲学”

凯旋真空坚持以苦练内功,提升装备制造技术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展现出独特的应变智慧。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变压器客户曾因关税波动延迟下单,客户采用“异地建厂”模式曲线破局,凯旋真空的设备依然是其唯一选择。据观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扩建的变压器厂,大部分的设备采购单最终还是回到中国。这也揭示着深层的市场运行逻辑:当产品技术越来越好,当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比欧洲厂商快数倍,地理、政治的风浪终难撼动技术硬实力。

凯旋真空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安装设备。记者 文波 摄

在调试车间,即将发往非洲的一套真空压力浸渍设备正在调试,不合格不出厂,这正是凯旋真空“以质量取胜”策略的缩影。目前凯旋真空业务已遍布全球40余个国家。

【记者手记】

制造强国的“微观启示”

从20世纪90年代的跟随摸索,到如今主导制定18项国家行业标准,凯旋真空的蜕变揭示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阶路径:

技术锚定:始终将对标国际一流作为研发起点,30余年专注真空技术垂直领域,形成从设计到售后的全链条能力;

人才引擎:组建近百人的专业技术和工程团队,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控制双轨并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年均超千万元;

生态构建:在新材料、医疗影像等新领域与客户共建联合实验室,如为某医疗头部企业定制的超导线圈真空压力灌注设备,已迭代至第五代;

文化基因:园区内“树百年品牌 创世界凯旋”的标语与会议室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遥相辉映,30年扎根中山的产业情怀,正在转化为全球化竞争的内生动力。

当暮色降临,又一台装载着凯旋真空产品的卡车驶出园区。这些印着“MADE IN CHINA”的装备,正穿越山海,在变压器生产线上、在航天材料实验室里,无声诠释着“中国装备制造”的分量。用心铸就精品,国界就不再是市场的边界。这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真实注脚。

统筹/查九星 张房耿 徐钧钻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