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热线・记者追踪 | 竹苑新村小区8个垃圾房门长期敞开,居民吐槽 “臭得人受不了”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高倩荷 发布:2025-04-23

“天气越来越热,小区里8个垃圾房的门长期开着,只要风向一变,垃圾臭得人受不了。关键是,小区里还住了一些捡拾垃圾的人,他们将可以变现的垃圾堆积在楼梯间,不仅臭味难闻,而且带来严重的消防隐患。”4月21日,家住中山市东区街道竹苑新村小区的居民杨先生致电88881111报料电话,反映小区居民的困扰。情况究竟如何?当天下午,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了走访。

现场:垃圾房敞门成常态

​竹苑新村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小区共有113栋楼,住了2774户人家,共有8个生活垃圾房(垃圾分类投放点)。记者走访发现,小区绿植茂密,环境较为整洁。不过,如杨先生所言,8个生活垃圾房的门全部敞开,其中4个铁门还用砖块抵住。因早间进小区的垃圾转运车已完成清运,垃圾房桶内呈半满状态,能见到鸡蛋纸托、饼干包装等垃圾。

大部分垃圾房地面干净整洁,但垃圾房的门敞开着。记者 高倩荷 摄
一位拾荒者在垃圾房内的垃圾桶内翻找有用的“宝贝”。记者 高倩荷 摄
原本放置在垃圾房的垃圾桶,被人拖出房门,放在了路边。记者高倩荷 摄

8个垃圾房其中5个地面干净,无明显臭味。但是,剩下的3个垃圾房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竹苑紫竹横街A公用配电站旁的垃圾屋前,一个分类垃圾桶在垃圾屋外,明显是被人强制拖出的;相隔不远的竹苑紫竹横B公用配电站旁的垃圾屋,两包生活垃圾丢弃在垃圾桶旁,散发着酸臭味,而垃圾桶空空如也。而竹苑新村翠竹街配电站旁的投放点,因地势不平,污水顺着斜坡缓缓流向配电站。中午时分,在天竹街C公用配电站旁的垃圾屋前,有拾荒人员半个身子探入垃圾桶,翻找纸皮、塑料瓶等可回收物。

“其实,小区保洁人员已经很勤快了,但拾荒人员较多,垃圾通常被翻得很乱,不臭才怪。“住在竹苑新村小区的陈阿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区的住户较多,垃圾量自然就大,而垃圾清运车早晚各来一次,遇到炎热天气,垃圾屋的门敞开,臭味确实很大。

管理:难以锁门,他们也“头痛”

面对居民的投诉,竹苑物业服务中心主管梁女士也深感“头痛”。梁女士说,此前,物业尝试锁闭垃圾房的门,却遭到拾荒人的强烈抵制,这些拾荒人住在小区,年龄偏大,他们摇动、损毁锁头产生尖锐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此外,垃圾房前设有三级台阶,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投放垃圾,物业暂时选择了敞开垃圾屋的大门。

 

竹苑新村小区一栋楼的楼顶堆满了垃圾。图由投诉者 提供。

给垃圾房上锁是避免臭味外散,影响小区居民生活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小区物业与竹苑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曾多次上门劝说拾荒人及其家属积极配合,但遭到拾荒老人的拒绝,导致该措施一拖再拖。

竹苑新村物管中心。记者 高倩荷 摄

至于居民投诉有拾荒人将垃圾堆积在居住小区楼梯间的问题,梁女士表示,小区物业与竹苑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做过住户的工作,但一直没能解决。为解决问题,竹苑物业服务中心还在小区门口设置了“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一个绿色小屋,上面标明有营业时间,回收品类包括织物、家电、纸类、塑料、金属等,但因知晓率低,极少有居民投放。

彭叔是小区的保洁员。他认为小区拾荒的人太多了,锁门根本挡不住。即便是锁上,他也会想办法撬开,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编辑点评:多方联动寻求解决之道​

竹苑新村垃圾投放管理难题,需多方合力破解。设施改进方面,针对投放点台阶不便老人使用的问题,可加装坡道、扶手,方便老人投放,减少垃圾随意堆放;针对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知晓率低的情况,物业与社区应加大宣传,通过张贴海报、业主群推送等方式,引导居民正确处理可回收垃圾,降低拾荒老人翻找垃圾桶频率。

管理层面,物业、社区与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商讨调整垃圾清运时间,确保垃圾及时清理,减少异味;组织志愿者劝导拾荒人员,或与废品回收机构合作,规范可回收物回收流程。当然,在楼道堆积垃圾,造成公共区域消防安全的,物业公司可及时向消防机构举报,依法清除。

只有多方协同,才能在环境卫生、居民便利与诉求协调间找到平衡,让居民拥有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