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BA”文旅新模式入选全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栏目:首页 来源:沙溪发布 发布:2025-04-08

当“村BA”的哨声在中山沙溪响起,这座以篮球为基因的城市正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从全国“村BA”双冠王到“体旅文农商”深度融合,中山沙溪以“中山探索‘村BA+’新模式闯出‘体旅文农商’融合发展新路子”强势突围,近日成功上榜由广东省委改革办公布的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榜单”,入选文化领域典型案例。

跟着小编一起走进沙溪这座“冠军之城”,解码“体旅文农商”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2023年,沙溪镇夺得首届全国“村BA”总冠军,一举成名;2024年,在全国乡村篮球(村BA)文化展演活动总决赛中,沙溪镇代表广东省蝉联全国总冠军……一座座冠军奖座的背后,是中山沙溪篮球运动的薪火相传。

中山篮球的荣耀之路始于上世纪30年代,沙溪是率先成立本土篮球队的地区之一,72岁的老球员林汝成仍记得坐着敞篷货车去比赛的岁月。如今,这里已培育出冯汉远、李衍均等新时代篮球明星,创造了市联赛八连冠、全国“村BA”双冠王的辉煌战绩。

【秘诀】
传承培养体系:

沙溪全镇16所中小学均设篮球特色项目,构建“校队-镇队-市队”逐级培养体系,市级以上篮球特色学校占比达62.5%。

全民参与机制:

形成不同年龄段不同档赛制体系,6-10岁少年儿童设U6-U10五个组别“小篮球”比赛;高中生开设U14-U17系列赛事;成年运动员举办多种高水平赛事。社会赛事丰富多元。

政府强力支撑:

沙溪镇持续投入1000万元改造镇文化体育中心,配备智能田径场、3片篮球场、标准泳池及2900个座位等。

中山篮球薪火相传,前辈种下篮球精神种子。在2023年全国“村BA”总决赛中,中山队首节落后10分的逆境下实现惊天逆转,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中山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凤凰山公园大草坪搭建“村BA”冠军牛牛屋,吸引市民游客打卡,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沙溪男篮IP”“冠军牛”等沙溪篮球相关文旅IP,象征着中山“体育+文旅”的创新探索。

【实践】

赛事+非遗

将龙狮凤鹤、沙溪锣鼓、武术等融入赛事展演,聚光灯下,球场变舞台,中山沙溪非遗文化以及文化符号展现在八方来客的眼前。

观赛+文旅

举办全国“村BA”广东省赛期间,在沙溪主赛场聚焦古塔、石碉楼、牌坊、“冠军牛”IP 等特色旅游资源,规划打造了沙溪龙瑞美食街、龙瑞村“一祠一塔二楼三古庙”美丽古村文旅路线,形成“观赛-美食-打卡”动线。

此外,举办农产品展销、非遗展示、美食品鉴等嘉年华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餐饮业、住宿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 67.2%、18.4%。

冠军IP+产业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精选36个中山农业“金字招牌”产品打造“中山香农”大礼包,并将其与大涌木雕艺术品、古镇灯饰等作为“村BA”奖品,推动中山名优产品随赛破圈。

“村BA+”与中山文旅的深度融合,展现了中山独特的乡村情怀与文化魅力,2024年“村BA”系列活动、赛事吸引超百万游客,较上年增加45%,带动周边营收3000多万元。

2024年,沙溪镇积极响应2024年全国“村BA”主办方提出的比赛队伍名字要展现当地特色要求,将队伍命名为“沙溪T恤队”,直接体现了球队与沙溪镇主导产业的紧密联系,使得球队成为沙溪的一个移动名片。

中山创新推出:
冠军经济模式:

抢抓夺冠热度,将体育精神与时尚文化融合,签约奥运冠军田亮助力服装品牌升级,并邀请奥运冠军陈艺文参与助力沙溪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赛融合体系:

举办特色“服装秀”,让本土“篮球明星”跨界走秀,将服装企业与篮球文化活动结合,借助篮球吸引力扩大产业发展“朋友圈”。

2024年9月,在“雨”众不同的中山沙溪时装秀秀场上,2023年全国“村BA”和2024年广东“村BA”“双料冠军”广东中山沙溪队的六名球员跨界担任T台模特,球员们身穿由霞湖世家及问道服饰赞助的服装走秀,将体育精神与时尚文化的融合。

镇企合作样板:

联动元一、通伟、金鼎等本土规上服装企业,自主设计、制作运动员队服和大众体育服饰,如推出印有“冠军牛”形象吉祥物的联名针织运动服饰等,推动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化;

成立全国首家镇属企业控股运营的隆腾篮球俱乐部,聘请获得首届全国“村BA”总冠军的球员为俱乐部教练,该俱乐部将分散在各地、各行业的沙溪球员凝聚在一起,共同开展多种活动提高篮球产业发展水平,支持沙溪镇篮球事业。如今,隆腾篮球俱乐部已有超过5000名青少年学员。

2024年3月,全国首家镇属企业运营的篮球俱乐部——隆腾篮球俱乐部成立。

中山持续优化镇村场地设施,在沙溪,157个运动场地织就家门口的体育生活圈,实现“体育+社区”共建,完善体育设施与融合项目。

2024年,沙溪镇翻新9个村(公园)篮球场,利用高架桥底新建4个篮球场,完善升级龙瑞村篮球场、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

多元化筹资建设,以“上级专项资金+政府财政经费+社会力量”方式筹集资金,对村、公园篮球场扩容和设备更新。文化体育中心升级:投入1000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升级改造2.4万平方米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多种体育设施,推进场馆建设等项目。

中山沙溪形成“村村有球场、月月有赛事、家家有篮球”的格局,助力“中山西部体育生活都市圈”“美丽体育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从篮球场到产业链,从体育精神到城市基因,中山沙溪用“村BA+”模式打开了乡村振兴的N种可能,当更多乡镇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密码”,“中山解法”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正以篮球之名投掷出乡村振兴的漂亮“三分球”!


编辑 陈雪琴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