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的澎湃浪潮中,中山这座以“敢为天下先”闻名的城市,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人才变革,宣告着迈向“创新之城”和“人才重地”的雄心。3月30日,以“英才汇南粤 筑梦大湾区”为主题的2025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暨“百万英才汇南粤”第十二届中山人才节开幕,“亚洲飞人”苏炳添与世界技能冠军梁嘉伟作为“中山引才形象大使”,共同向全球英才诚挚地发出“招贤令”。
政策破局,以诚意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中山深谙“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的硬道理,以“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破解人才流动的隐性门槛。50亿元“中山英才计划”、10亿元人才双创基金、最高300万元购房贷款额度、5年5000套人才房保障……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击人才安家落户的痛点。中山通过把人才的“心头大事”和“关键小事”落实落细,释放出这座城市对待人才特别的用心与善意。
平台突围,以产业生态重塑创新磁场。在中山,人才不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产业升级的主动参与者。中山产业发展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光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十大产业集群,以“湾区光谷”“湾区药谷”等特色平台为锚点,高标准建设和打造中山留创园科技产业园、中山国际人才岛、创业孵化基地和港澳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还吸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国家队”落户,形成“科研平台+产业集群”的双轮驱动格局……这背后是中山将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战略智慧。当“下楼即产业链”成为现实,当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因产业配套而缩短,人才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便超越了简单的雇佣逻辑,升华为价值共创的伙伴关系。
生态革新,以城市温度涵养创新沃土。中山的人才战略,不止于“引”和“用”,更在于“育”和“留”。中山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天花板”,成功争取生物医药、新能源行业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让“技高者多得”成为现实,无不彰显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更具前瞻性的是,中山抓住深中通道开通的历史机遇,重塑区位优势。最近《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其中更赋予了中山全新的城市定位: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这份“含湾量”十足的认可,正成为中山将大湾区创新资源转化为本土产业升级动能的强大引擎。中山将以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谱写城市与人才共同成长的新篇章。
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中山这片创新的沃土实现了梦想,越来越多的人才向着中山奔赴。2025年,中山拟借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新招引4.5万名人才,为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新动能。本着“以人才定义城市未来”的理念,中山以“政策的诚意度、产业的匹配度、服务的精准度、城市的包容度”让人才站到城市发展的C位。
在这里,人才与城市共同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共同开创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