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第一中学教师、贵州省六盘水教育局教科院副院长李升平,在中山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在中山市中小学校本课程中设置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议》提案。
在他看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生成式AI、大模型应用等已渗透至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培养青少年AI素养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在提案中,他建议中山市可构建分层递进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比如小学阶段以感知体验为主,通过AI科普活动、编程游戏激发兴趣,培养数字意识;初中阶段侧重基础理论与应用,引入Python编程、机器学习入门,结合跨学科项目(如智能家居设计)强化实践能力;高中阶段可深化前沿技术学习(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开展课题研究或竞赛项目,对接高校及企业资源。
此外,他建议中山市可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与平台,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I教育”栏目,引入优质课程案例,同时开发中山特色校本教材(如结合本地产业设计AI应用场景);可建立市级AI教育资源库,推动城乡学校共享虚拟实验室、在线编程工具等数字化资源;可分批建设“中山市中小学AI创新实验室”,配备智能硬件(如机器人、传感器)及开源软件平台。
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建议将AI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联合高校(如中山大学、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开设专项研修班,提升教师编程、算法设计等能力,同时可实施“AI教育名师工作室”计划,培育骨干教师并辐射带动区域教学。
“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将AI课程实施纳入中山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开发、设备采购及教师培训。”他建议,中山市还可探索将AI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考核机制(如作品展示、项目答辩)。
他表示,中山市中小学校本课程中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可以采用试点先行的举措,选取5-10所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学校作为首批试点,总结经验后全域推广。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