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丨李芳杰:推行“医养结合”,建设一批高质量养老服务机构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5-03-26

3月26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委员通道”上,市政协委员、广东彩乐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芳杰就“推动‘医养结合’,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展开发言。她提出,中山应当大力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建成一批适应社会各种个性化需求的高质量养老服务机构。

李芳杰。记者 余兆宇 摄

李芳杰表示,按照民政部门2023年人口统计,中山老龄化率达14%,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中山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只有2200多位,入住率58.6%。庞大的养老人群存量与较低的养老入住率是矛盾的。这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老人认为居家养老更好,不愿意去养老院。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山缺少优质、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养老机构,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或追求高质量养老的老人找不到可以养老的地方。

▲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

在李芳杰看来,随着“60后”“70后”这两个群体退出职场,成为养老人员之后,他们的独生子女将因“双独家庭”的结构、经济收入能力、工作繁忙等原因,很难周到照顾家中老人,更多的养老人群选择机构养老将是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专业化、优质的养老机构接纳这批养老人员。

此前,李芳杰跟着市政协调研组,先后走访调研了四川和重庆等地,发现让医院进入并参与养老服务业被很多城市所推崇,国家有关部门把这种模式总结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它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机构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帮助,给老人带来高质量休养生活。她表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非常适合中山,能化解中山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的困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最关键的要素是医疗资源一定要介入。中山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医院,如果要推动‘医养结合’工作,那么医院一定要介入。”

因此,李芳杰建议,中山大力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一方面要抓住“医”的主导作用,鼓励一批有丰富医疗资源的机构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经营、托管、帮扶、共建等方式,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另一方面政府要提前做好制度创新,破除行业间的制度隔阂,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医疗机构进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让“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下地”“走好”“走远”,真正造福中山人民。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南国书香节溢出中山味道
原创 11555人浏览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