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实施!中山推出17项举措,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王蔚然 颜子怡 发布:2025-02-21

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人工智能产业变革与应用赋能专题报告会暨全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会议当天,中山重磅发布《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要素供给、场景应用、产业培育、生态优化四大维度推出17项举措,正式按下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的加速键。

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人工智能产业变革与应用赋能专题报告会暨全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记者 夏升权 摄

强化要素供给,构建智能引擎

作为政策落地的核心引擎,《措施》指出,中山将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法领域研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中山市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并依托该中心,为企业、政府、高校等提供算力、数据集、模型等“开箱即用”服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山百行千业。

与此同时,中山还将谋划本地算力中心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本地算力规模,满足智能制造、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场景的即时计算需求,并结合家电、灯饰、医药等产业区域布局,在产业带周边配套建设边缘算力节点,满足边端数据处理需求,不断提升不同工业场景业务处理能力。

对于经市政府同意建设且设备、网络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体量的算力服务中心项目,将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和市场拓展支持。通过每年发放一定额度的“算力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研发、训练和使用成本。

在夯实硬件基础的同时,中山还将加速全光网络、5G-A/6G、低轨卫星通信等建设,通过构建“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算力网络,打造一批万兆工厂、万兆产业园区、万兆小区试点。对于重点支持企业及产业园区,将采用“5G+边缘计算”替代传统有线网络,对现场复杂、人工智能要求较高的企业,加快部署边缘AI一体机。到2027年,中山要建成和部署不少于1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和50万个边缘AI一体机,全面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在数据要素释放方面,中山将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公共医疗、政策法规等公共数据开放。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对达到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评估费用补贴,并同步开展数据资产优质单位评选,予以相应表彰。此外,中山还支持企业开放语料,将按照语料共享使用情况,对相关数源单位给予奖励

深化创新应用,激发产业潜能

作为一座传统制造业城市,中山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配套。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措施》提出,未来三年,中山将重点聚焦智能家电、灯饰照明、生物医药、光电光学、新能源等“十大舰队”产业集群,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改造标杆项目,推动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对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其间,围绕研发生产、仿真优化、人机协作、故障分析、产品质检、仓储物流、排产排单、市场分析、营销推广、数字人客服、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示范项目。同时,按照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打造一批涵盖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并对带动效果明显、行业影响突出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创新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方面,中山鼓励企业聚焦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物流运输、直播电商、金融商贸、现代时尚、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托幼养老、游戏游艺等领域,推动智能客服、情感分析、智能推荐、医疗辅助诊断、个健康助理、法律法规咨询等应用开发和推广。每年将开展“AI+现代服务业”示范应用项目评选,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将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分等级给予奖励。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提升。中山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的建设。同时,围绕社区治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应急管理智能决策等场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重大传染病预警预测,推动智慧医疗服务的发展。

此外,中山还将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围绕家庭服务、个人陪护、城市服务、银发经济等场景,大力发展具身智能产业。支持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定制化解决方案、智能终端系统等软件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推广,结合中山产业特色,围绕各行业数据采集、标注、评价、资产评估工作,引进一批数据服务企业,培育数据服务新业态。鼓励人工智能创新主体与行业用户联合研发基于基础大模型的场景化模型,培育模型开发服务新业态。

加快产业培育,壮大智能经济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中山聚焦数学原理、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以及具身智能、人工智能芯片等重点领域,对开展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予以资助,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和单位给予经费奖励或配套资金支持,旨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智能产品是技术落地的关键环节。中山支持AI赋能中心与智能家居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物联网传感器研发和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推动家电产业从“成本竞争”转向“智能增值”。同时,还鼓励装备企业提升产品智能水平,加强人工智能产业首台(套)重大装备、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产业融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措施》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互促双强,通过鼓励企业建立机器人产品体验中心和应用推广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措施》明确,要加强优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引育,围绕全产业链领域引育新势力企业,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并对重点项目和顶尖团队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产业集聚能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中山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现有载体打造产业孵化器和集聚区,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给予租金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园区进行新基建建设或升级改造,促进产业要素集聚,对经评定的人工智能示范、标杆园区给予奖励。

优化智能生态,铸造创新高地

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人才引育方面,中山广纳贤才。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对核心团队给予资金等支持;奖励成功引荐高层次人才的社会主体,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政策包”。同时,联合高校建设实训基地,培育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成立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借专家智慧为产业发展把关定向,提升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

行业交流层面,中山大力推动高标准行业协会建设,整合产业资源,鼓励各行业协会设人工智能分会,促进技术应用推广。对举办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活动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各类赛会活动,激发创新活力。

投融资服务上,中山着力构建完善体系。立产业基金,探索投补、投贷联动机制,为早期、小型及硬科技企业注入发展动力。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等资助,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

中山还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秉持包容审慎态度,鼓励创新的同时严守安全底线,及时处置危害多方权益的风险。指导企业大模型备案,监督落实网络安全等主体责任,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行业交流促进技术推广与创新,投融资服务提供资金保障,安全治理则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政策相互协同,全方位助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在稳健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措施》自2月2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官宣!DeepSeek正式登陆中山
11949人浏览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