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攻坚战•中山治水丨火炬高新区:治源头、 补活水,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陈雪琴 发布:2024-11-01

“以前经过这里,都要戴着口罩赶紧走,现在不仅没有臭味,还增设了绿道。茶余饭后,我们一家大小都会前来散步。”10月31日,在火炬高新区孖涌附近,辖区居民廖妙玲说,在周边住了十几年,孖涌终于不再“脏乱差”。

村民在孖涌附近散步。记者 余兆宇 摄

能有如今的成效,得益于火炬高新区以“治源头、保水质”的总体思路,推动全辖区水环境治理持续向好发展。数据显示,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火炬高新区全辖区连续6个季度实现无重度黑臭河涌。其中,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无黑臭河涌。

精准溯源,全流域控源截污

孖涌沿岸分布着不少房屋和厂企,覆盖周边人口约6800人。家住附近的李岐介绍,河涌整治前跟现在全然不同,水面异色、臭味明显、荒草丛生。

完成整治后的孖涌风景优美。记者 余兆宇 摄

“孖涌的污染主要源自居民生活污水、工厂废水以及河道沉积的黑臭底泥所产生的内源污染。”谈及污染来源,火炬高新区治水办主任高敬钟打开了话匣子。2020年7月,孖涌作为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的首条示范河涌开始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对该河涌沿线40个排口,通过专业设备向上游精准溯源,摸排出110个排污单位及72个错混接点。

在精确的调查数据上,项目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等工程,新建截污管道2609米,新建污水井室229座,完成河道清淤20373立方米,岸线整治1619米,最终实现河清、岸绿、景美。

随着工程的实施,周边的水质一天一个样,居住在周边群众也明显感受到水质变好。李岐说,“‘蓬头垢面’的河涌再也不见,甚至能在水里看到鱼儿游动泛起层层涟漪。”据悉,2021年8月,孖涌还被列为中山市治水样板,为火炬高新区乃至全市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了有益探索。

活水补给,全面消除黑臭

与孖涌一样,濠头涌也是火炬高新区的重点整治河涌。从高空俯瞰,濠头涌呈南北走向,始于东区街道大鳌溪村,由南向北经濠头水闸汇入岐江河,其中上游段河涌以暗涵的形式穿越村落,流域范围内总人口约3万人。高敬钟介绍,濠头涌整治前为重度黑臭,尤其是上游暗涵段,污染来源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工厂废水以及河道内黑臭底泥造成的内源污染。

整治后的濠头涌。记者 余兆宇 摄

结合濠头涌流域的实际情况,火炬高新区制定了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为综合整治技术路线。“上游暗涵段的治理是重中之重,但暗涵两侧建筑密集、空间不足又制约着工程的实施。”高敬钟说,项目施工方首先采取了揭盖清淤的措施,详细摸清了暗涵段排口的数量、分布以及上游源头等基本信息。随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方灵活运用了“部分有条件排口埋管截污+末端截流+片区雨污分流”的综合治理策略,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我们辖区的河涌已消除黑臭。”高敬钟介绍,整个火炬高新区总共有30条河涌,其中有十几条断头涌。这些断头涌由于缺乏除雨水和涨潮落潮外的其他干净水源补给,导致水体长时间静止,进而引发黑臭问题。因此,除了常规的暗涵治理、雨截流井改造、厂网一体化管理手段之外,火炬高新区还采用活水补给的方式,让河涌的水流动起来,全面消除黑臭。

对于孖涌,火炬高新区计划在邻近横门水道的地方修建一道闸门,通过人为干预方式增加该河涌活水补给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河涌水质。濠头涌则通过上游珍家山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达标的尾水为补水水源,提高濠头涌水体流动活力。

长效管护,河涌实现长治久清

治水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治理之后,需要长效管护,才能实现长治久清。高敬钟表示,“为加强已完成的雨污分流管道和农污管道的运维管理,我们将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日常维护。同时,日常也通过‘河小清’志愿服务活动,加大河面垃圾的清理力度。”

数据显示,目前火炬东片区18条河涌已正常开展运维,相关设施运行情况良好。除仍有工程在实施的小隐涌、东利涌外,其他河涌运维工作也将逐步开展。在濠头涌,记者观察到河岸边的绿道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火炬高新区濠二村党支部书记郑结荣透露,他们计划利用河涌边的闲置土地,引入集装箱等新型业态,为后续周边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杨海东任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原创 15210人浏览   2024-11-22
艺坊 | 我会将你遗忘,但我不会忘记爱你
原创 13000人浏览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