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美!”中山籍美国钢琴家陈孟骞回乡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喜乐工作室 发布:2024-04-25

“这儿真美!”回到家乡的陈孟骞由衷感叹,
“中山真是一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点击视频↑↑↑]

2024年4月23日晚上, 中山籍钢琴家陈孟骞独奏音乐会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他上一次回乡是八年前,他和妹妹一起登台演出。如今,在同一个舞台上,25岁的他,已在著名音乐学府——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并获得该校的最高毕业大奖,今年开启首次中国巡演,是古典音乐舞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23日下午,结束完排练的陈孟骞走访了父亲小时候居住过的地方——石岐街道弓箭巷十四号。那里坐落着两座老侨房,之一属于澳门乡亲欧汉深,之二的主人则是秘鲁华侨萧孝权。如今成为历史建筑的它,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保护。虽然当时主人不在,无法入内一探究竟,陈孟骞仍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在老房子前久久徘徊。

随后,一行人又登上了西山寺附近的六棉古道,游览了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中山真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但见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百年古树下, 陈孟骞由衷感叹道,当晚的音乐会中,恰好有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的《这儿真美》,体现了爱与自然之美的融合,他感觉,以此形容眼前的中山,恰如其分。

2024年4月23日晚上, 中山籍钢琴家陈孟骞独奏音乐会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家乡的乐迷对陈孟骞的到来,同样表现出满腔的热情。演出门票早早售罄,许多观众带着孩子一同前来,希望陈孟骞的成才之路能为孩子树立榜样。

陈孟骞对音乐会的选曲体现了他精湛的琴技与思想的深度。他以装饰音为切入点,探究四百多年来的音乐流变。演出首先由斯卡拉蒂的《 F大调奏鸣曲》(K. 445)拉开序幕,它和下一首 《D小调奏鸣曲》( K. 417)都写作于大约 400 年前。 前者模仿了西班牙吉他的声音,意大利式的重复又增加了戏剧性的对比。后者是赋格风格,更严肃,更德国。 紧接着的是亨德尔的《降B大调组曲》( HWV 440),他和斯卡拉蒂一样,同样结合了意大利和德国等其他国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巴洛克风格。

陈孟骞对音乐会的选曲体现了他精湛的琴技与思想的深度。

而德彪西 的《F大调练习曲》(L.136 No. 8)直接写明了是 “为装饰音而作” ,虽然作曲家生活在巴洛克时代结束后的约250年,在这首练习曲中依旧可见他对巴洛克风格装饰音的诠释。和德彪西同一时代,并惺惺相惜的格拉纳多斯,则以钢琴谱写了一首情歌 ——《情话》,展示了自身对斯卡拉蒂的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承接。上半场压轴的梅特纳 《 C小调悲剧奏鸣曲》( Op. 39 No. 5),讲述了一个人在生活困难时期回忆过去美好的故事。这位作曲家既体现了俄罗斯人特有的浪漫主义,也展现了亨德尔的德国风格对他产生的深远影响。

下半场堪称拉赫玛尼诺夫专场。陈孟骞特意挑选了两首由厄尔·怀尔德改编的钢琴版声乐作品,为我们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成就。而最后的《降b小调奏鸣曲》(Op. 36 No. 2)时长22分钟,分三个乐章,也是拉赫玛尼诺夫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作曲风格非常现代,充盈着作曲家的思乡之情。尾声部分快速运行的八度和弦,将情绪推向高潮。陈孟骞饱含深情的演绎,更是让每一个音符,都散发着纯粹的光芒。

音乐会后是互动环节。

音乐会结束后,按“星期二艺术沙龙”的惯例,安排了互动环节。小乐迷们提问踊跃,孟骞哥哥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有小读者好奇,整场音乐会,演奏这么多高难度作品,陈孟骞竟然全是背谱完成。“因为每天练习五六个小时,形成了肌肉记忆,有时候我感觉手指是自己在动,而我只是需要调节声音的大小。”

孟骞哥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陈孟骞坦言,学琴贵在坚持,而坚持源自热爱。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十分投入地去练琴,多亏了妈妈的陪伴和督促,直到12岁那年他才忽然开窍,在一场音乐会中被一首《猫和老鼠》打动,从此形成强大的自驱动力,将钢琴演奏家视为人生梦想。“后来妈妈反而常常劝我不要练琴练得太久了。”
在现场,陈孟骞真诚地感谢父母对他的悉心培养。观众席中坐着他的家人和朋友。当晚,也是陈孟骞和家乡亲友的团聚之夜。黑白琴键间,血浓于水的情感静静流淌。一束束鲜花,吐露着美好的祝福。

出品:中山日报社喜乐工作室
编导/采写:廖薇
视频摄制:盖刘宝
字幕/设计:陈思理
图片:由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编辑   廖薇  二审  谢琼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People enjoy May Day holiday in ZS
原创 14711人浏览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