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时长超1.6万小时!中山这名退役军人入选“中国好人”名单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发布:2024-04-19

(视频记者:刘万杰  视频编辑:林子晴)

3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关爱烈士遗属,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抗震救灾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6万小时……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举行,现场发布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身边好人名单,来自中山的退伍军人李克光荣入选。

数十年如一日关爱已故战友家属

“我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一直教导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上世纪90年代,我退伍回到中山后,就开始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战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让我觉得很快乐,很有满足感。”李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 刘万杰 摄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李克有很多曾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其中不乏已经为国捐躯的烈士。自2007年起,他便自发组织寻找牺牲的中山籍战友,先后6次带队前往广西边境的多个烈士陵园,成功寻到29名牺牲战友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报送给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我有一位战友,宁愿把生的希望留给其他人,19岁不到就牺牲在战场上。他们已经离我们而去,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所以逢年过节我都会看望他们的家人,把欢乐也带给老人家。”李克说。

2016年,得知战友的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须进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李克立即带头捐款,并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和电视台,通过媒体报道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到了这位困难老兵。在他的多方奔走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募集医药费40余万元,助战友的女儿顺利完成了手术。

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
延续志愿精神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志愿服务经历的资深志愿者,李克的生活已经与志愿分不开。他的身上始终有一抹绿色:在军营,是守卫国门的绿军装;在社区,是服务群众的绿马甲。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李克每次都冲在最前线。

“2020年疫情暴发时,很多人都响应号召待在家里,我觉得作为一个打过仗的老兵,我总得站出来做点事。”没有过多考虑,李克第一时间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并在社区坚守了整整60天。当时防护物资匮乏,李克还自掏腰包托人在广州购买了6万元左右的防护物资,全部捐赠给了在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

近年来,李克还积极捐资助学、支援灾区、扶危济困,连续6年资助6名困难学生,为汕尾市陆河中学捐赠10套多媒体电脑设备坚持参与无偿献血直到60岁

2018年起,李克担任文明城市巡查监督员,奔走在街道各个路口、每条小巷,整理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清理“牛皮癣”小广告,保障街头巷尾干净卫生。同一年,为更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活动,李克牵头成立了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导的东区博爱拥军志愿服务队,把战友们凝聚在一起,共同为社会作贡献。如今,这支志愿服务队已从最初的8名成员,逐渐壮大至400多人,成为服务社会的一支生力军。

讲好好人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4月19日上午,记者在“中山好人馆”见到了正在担任“轮值馆长”的李克。从去年1月开始,他每个月都参与轮值,先后为140多场活动、1万多名市民群众义务讲解博爱之城的凡人善举、好人大爱。

正在中山好人馆轮值的李克。记者 刘万杰 摄

为传承红色文化,他还将珍藏多年的100多件军旅物品集中在一起,打造了一所“移动军旅展览馆”。他带着草鞋、军服、手摇电台、荣誉勋章等一件件军旅文物,和博爱拥军志愿者们一起走进校园、企业、社区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主题宣讲。

李克向两名大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桌面上摆放着的是他配合讲解用的军旅文物。记者 余兆宇 摄

为了讲好更多好人故事、英雄事迹,他两次前往青岛海军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先生三十年不回家,只为核潜艇研发的故事。今年1月,他还远赴内蒙古,在零下38°C的天气,循着山路直上冰雪连天的边防哨所。除了自费购买12000多份家乡特产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他还将战友们的故事带到了哨所里,而新兵战士们也将戍边的故事讲给了李克听。

回到中山后,李克便将这些真实、生动的故事带到了校园中。目前他已累计参与400多场宣讲会,宣讲受众达10多万人次,打造了青少年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此次入选“中国好人”,李克表示,他将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做好自己,带动别人,传承下一代。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