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日报复刊31周年
暨创刊67周年之际
中山日报、中山+开设
“我与中山日报的故事”互动话题
上万名网友访问了活动页面
我们收到了上千份帖子
这里面有通讯员来稿
有老读者发来千字回忆录
有读者晒出家中珍藏泛黄旧报纸
还有年轻一代晒出与中山+的线上情缘
赶紧一起来看看
↓↓↓
本次互动话题分为#我与中山日报的故事# #我为中山日报、中山+发展献一策##晒出珍藏旧报纸# 三个话题,一起看看十佳暖心故事吧!
因为在中山日报发稿
我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沈阳:《中山日报》改变了我的人生经历。
中山市电信局是1995年10月正式开通互联网商业服务,本人是中山市第一代享受全球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从1999年初开始,我开始在《中山日报》刊发和互联网有关的稿件,大概每周有一期,每一期还有30多元稿费,一直写了十几周(期)。
到了北京之后,也一直撰写相关文章,其中一文获得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征文银奖,写着写着就出了书,再后来,与审稿的女工程师相识相恋,组成家庭。
这一切,都是由《中山日报》开始。在《中山日报》复刊31周年之际,我由衷地感谢您!
成为中山+线上活动常客
打开认识中山的一扇窗
CC:8年前,从广州到中山,开始关注中山日报!如今登录中山+APP,成为每天必须打卡的事。
细读中山+,你会发现它有情感、有温度,是展示中山人文地理历史最直观、最有趣、最权威的平台和窗口。去年以来,参加了中山+举办的很多活动!如:夏日图书漂流、N种方式打卡中山书展、麦当劳点亮梦想、高考故事、我和艺术家有个约会等等。
未来,我将继续做中山日报、中山+的铁粉!
16岁那年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机
从此我关注了中山日报微信号
燕:在我16岁生日的时候,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妈咪告诉我要先关注中山日报公众号,她说从那里可以了解中山大小事。从此中山日报有活动,我都会第一时间积极参加。
你好,中山日报!很幸运在16岁那年开始认识你。
学生画作品登上《中山日报》
如今有些已成大学美术教授
陈武:自1995年我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出来,两手空空,一支画笔,内心彷徨,也没挂靠单位,于是教几个小孩子画画,还把小孩的画作拍成照片寄给《中山日报》。
后来果真如愿,不仅登了报,还有稿费可领,那些学画的小孩别提有多高兴了,坚定了他们对绘画的追求。如今这些孩子有的成了大学美术教授,有的成了建筑设计师,还有园林、珠宝设计师等。
感恩记者、感恩报社,《中山日报》滋养和成就了我,祝愿《中山日报》越办越好。
“编外记者”发来贺电
共同讲述中山好故事
慧子:衷心期待中山日报今后继续加强与各部委办局以及各镇街通讯员的通力合作,进一步扩大“编外记者”的“朋友圈”,助力中山日报讲好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建议中山+多举办线下活动
让读者放下手机感受乡村
爱奇:春节参加了中山日报、中山+举办的“春节去哪里”活动。我建议中山日报可以举办一些线下的古村游,让大家一起放下手机,漫步古村中感受乡土文化的温馨与淳朴。
孩子投稿报登上报纸
引以为豪收藏至今
秉愉:2003年我家孩子第一次在学校投稿,就登上了中山日报教育周刊,他一直引以为豪并将报纸收藏至今。祝中山日报生日快乐!
中山日报记录了我的baby时光
小仪:一次去做儿保的照片,被记录下来。那是才1岁,如今我已经20岁咯!
珍藏中山日报”苏神“纪念版
凯峰:2021年的828报庆,中山日报给粉丝们送上“苏神”奥运纪念版。这版面极具收藏价值,我会好好珍藏!
与中山日报的两次偶遇
见证自己人生特别时刻
Lin_kuma:翻开泛黄的报纸,记忆随着时光机来到2005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参观市博物馆时,被中山日报记者拍了下来,于是我第一次登报。
2023年的夏天,已经是一名职场人的我,参与中山+话题广场"我与中山书展的故事"的征集活动,没想到竟然接受了第一次电话采访,并登上了报纸。
我想,这就是我与中山日报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希望中山日报越办越好,陪伴着我见证更多人生重要时刻。
≌≌≌≌≌≌≌≌≌≌≌≌≌
下面就来看看本次
#我与中山日报的故事#话题广场
奖品花落谁家吧
兑奖方式:9月4日~9月15日
工作日上午9:30~11:30、下午2:30~5:00;
兑换地点:请于中山日报社一楼大厅联系前台工作人员领取,请携带身份证原件+中奖手机领奖。
≌≌≌≌≌≌≌≌≌≌≌≌≌
也许你从小便习惯看报
是中山日报的忠实读者
也许你刚刚开始
通过中山日报去了解这座城市
记住,中山日报不”纸“那么简单
中山日报、中山+将一直与你
与这座城市相伴
更多暖心故事请查看↓
【策划】陈浩勤 李玮玮
【文字整理】胡力恒
【设计】翟莉莉
【执行运维】李玮玮 谭凯元 尹晓姗
编辑 胡力恒 二审 李玮玮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