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内卷”?知名作家沙拉妈妈:父母要读懂孩子,而不是随波逐流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陈雪琴 实习生 吴秋璇 发布:2023-08-18

在社会现象“内卷”、焦虑、攀比常态化情况下,如何让孩子从手机中脱离出来?面对内卷,家长该怎么办?如何给孩子定规矩?……8月18日,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教专委会常务理事、《特别狠心特别爱·赢在家风》作者沙拉·伊马斯来到中山书展,为广大中山市民带来专题讲座。熟悉沙拉·伊马斯的读者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沙拉妈妈,现场她以“家风家教的必修课: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给中山家长育儿“支招”。

沙拉妈妈开展专题讲座。记者 易承乐 摄

父母要学会讲“废话”“空话”

视频记者:孙俊军  视频编辑:陈晨

记者:如何让孩子从手机中脱离出来?

沙拉妈妈:“功课做了吗”“天天捧着玩手机”“不要买这个”“这样做不对”……生活中,父母每天都在讲孩子不爱听的话,孩子自然爱玩手机。孩子是否叛逆,取决于父母如何教育。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父母的责任,孩子的灵魂是他们自己的。

教育孩子的路很长也很艰难,父母需要慢慢地走。父母不要天天跟孩子讲功课没做好,而是要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如果孩子没要,父母偏要强加给他,他就会磨磨蹭蹭,不好好读书。所以,父母要以儿童本位的态度,把自己放回儿童时代,用同样的心去理解、读懂孩子,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强加干涉孩子的想法。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也要学会讲“废话”“空话”。从孩子爱听的童年故事着手,不断讲“废话”,营造出放松、欢愉的家庭氛围。曾经有一个安徽的孩子,因为生活在重组家庭中,每天调皮捣蛋且还一直玩手机,一度让母亲崩溃。在我的建议下,孩子在我家住了一个星期。短短一个星期,我没有提及任何有关于手机的事情,而是每天跟他讲“废话”“空话”,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比如,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在以色列买菜,那个时候没有车,我们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每天搬来搬去,把菜买回来做春卷。孩子产生兴趣后,我就会带着他做春卷,让他慢慢从手机中脱离出来。

视频记者:孙俊军  视频编辑:陈晨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没有读懂他。曾有孩子三个月不理发,顶着蘑菇头,打扮也很时尚,但就是不愿意去理发。这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忘了,现在是网络社会,孩子很容易被潮流带动,在孩子的认知里,头发长就是很帅。所以,父母要读懂他们,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留长发,从而对症下药。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只是潮流文化、网络文化影响了他,父母要多给予孩子一点关心,通过纸质阅读、户外运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从身边事入手
激发孩子内在求知欲

视频记者:孙俊军  视频编辑:陈晨

记者:一方面,父母知道要给孩子成长空间,尊重他们的意愿;另一方面,整个社会都在卷,如果不参与进来,就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那么,父母要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沙拉妈妈:40年前,100个人里有20个人读大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现在1000个人里有800多人在读大学,大学生这个身份已经变得不再稀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让孩子读一所不属于自己的“大学”?

“内卷”是父母的自私,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父母要读懂孩子,而不是随波逐流。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代,父母要有不同的选择。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让孩子做喜欢、感兴趣、有价值的事情。

曾有父母无法管教的孩子,在我家住了一个星期,不仅会按时睡觉起床,还会自觉读书。那一周,我去哪里都带着他,带他认识新鲜事物,激发他的求知欲。孩子说:“在我眼里,你是高贵的人,我想走入你的阶层,我不得不改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孩子有了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就会努力上进,而不是靠父母强行“内卷”去推动。

从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

记者:想要给孩子立好规矩,但又怕孩子脆弱,导致情绪低落甚至走向极端。作为父母,如何在这两难中找到解决办法?

沙拉妈妈:现在的孩子特别脆弱,或许仅因为父母没收了手机,孩子就推窗而下,这证明当今的孩子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价值观培养的缺失。孩子幼年时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成型,父母需要给孩子做大量功课,要告诉孩子:“你不是这个社会的唯一,不是你想要的都要给你,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才有收获。”

正确引导孩子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多参与户外活动,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就足球比赛而言,不是简单看谁进了几个球,而是帮助孩子透过比赛看到宣传、设计、装备等内容;看到运动员在逆境中奋力拼搏的勇气;看到教练、医生、运动员团队合作的精神等内容。

记者:发现热爱的东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目标呢?

沙拉妈妈: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发现的。父母要有一双发现美和智慧的眼睛,要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且进行正向的引导。而父母在发现孩子长处的过程中,要打开格局和眼光,用发散性的思维,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让他们尽早树立人生目标。生活很贵,情绪很贵,时间很贵,我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过好宝贵的24小时。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陈彦  三审 岳才瑛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6785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