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方便市民了解实时施工信息,接受群众投诉……近日,中山公用在开展中心城区存量排水管网检测与完善工程时,向社会发布了热线电话400-1-000685,同时还公布减少对市民出行和生活影响的具体措施。如何减少治水修路“短痛”,把利长远的民生事办好,目前中山多个部门已经行动起来。
中山公用在开展中心城区存量排水管网检测与完善工程。(资料图)记者 文波 摄
长远看,将治水、交通的短板补齐补牢,是回应群众长期的关切,利于城市社会民生发展。当前,全市正在齐心协力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久久为功才能让中山彻底消除未达标水体,实现江河安澜、秀水长清。同时,深中通道明年即将开通,如何让中山各镇街充分融入珠江口东西岸这张交通大网,修好路迫在眉睫。治水攻坚利长远,交通工程补短板,慢不得等不得。
短期看,施工确实给群众生活出行带来“短痛”,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施工方多下绣花功夫,最大限度减少影响。目前,施工方已开出了“方子”>>
● 在施工时间错峰安排,尽量保障市民白天上下班高峰前恢复交通顺畅,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造成的影响;
● 施工空间采取“点状”封路,修一段封一段、完成一段开放一段,尽可能减少封路时间;
● 提前告知施工计划,方便市民做好出行安排;
● 居民生活区尽量选择白天施工,施工作业时间不超过晚上10点等。
交警部门表示>>
● 将对施工路段形成常态化巡查排查,对违规占道施工、围蔽不符合标准及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约谈施工单位负责人,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立即整改,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 调整勤务安排,在早晚高峰时段,组织警力加强施工路段的交通疏导、车辆分流及巡逻管控,对车辆违反规定通行、不按规定停放等现象进行整治;
● 加强宣传,提醒市民绕道及错峰行驶。这些措施,从群众的关切出发,并加快落实,也将有助于“阵痛”的缓解。
暂时的“阵痛”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长痛”;暂时的不便是为了未来更加便捷。
过去十年间,中山以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形成“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三纵三横”轨道交通网,打通一批“瓶颈路”“断头路”,交通工程的冲刺,将为城市在湾区时代互联互通、融合发展铺就坦途。
中山的治水攻坚,正在朝着2024年实现全市城镇建成区将基本消除未达标水体的攻坚阶段目标奋斗。目前,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好的加油助力。相关单位下好“绣花功夫”解决群众关切,才能赢得群众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把治水修路民生事办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