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山日报社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携手打造的中山+自然资源频道正式上线。自然资源频道将聚焦绿美中山生态建设、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自然资源政策改革创新等内容,搭建起职能部门与市民群众之间的信息桥梁,推动中山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中山+自然资源频道下设“绿美中山”“要素保障”“便民服务”三个子栏目。
其中,“绿美中山”栏目跟踪报道中山森林质量提升、红树林修复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等中山“变绿”全过程,展示绿色生态中山新面貌;“要素保障”栏目重点关注职能部门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上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便民服务”栏目重点关注审批改革等新政策新信息,贴身服务中山企业和市民,助力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山市岐江两岸水清岸绿。资料图
记录“中山绿”
绿色成为发展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画卷最动人之处。
中山市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率先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建制镇森林小镇全域覆盖的地级市。2022年至2023年,中山市先后印发《美丽中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为我市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制定行动路线。
绿美中山。(来源:中山日报)
2022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在开展公园建设项目选址工作的同时,推进《中山市公园与绿地体系专项规划(2022—2035)》编制工作,规划紧密结合区域资源禀赋,重点依托五桂山、岐江河、西江和东部海岸带,构建完善“一环、三带、多节点”市域公园与绿地体系;启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申报,积极推进林长制落实,围绕森林质量提升七大行动,广泛开展林分林相提升、红树林修复营造、义务植物宣传、生态廊道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聚焦“突出特色、设计美观、科学施策”方向提升森林景观,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态福祉。
岐江公园。资料图
中山+自然资源频道将深入报道绿美中山生态建设过程,通过一线实地采访,图文并茂呈现方式,记录“中山绿”、传播“中山绿”,让中山人享受“中山绿”,外地朋友知晓“中山绿”。
速传递、深解读自然资源新政
4月,中山市印发《中山市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制定地方性法规,划定不少于25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保护线,牢牢守住工业用地基本盘。这项事关土地要素的重大改革方案,与市自然资源局长期以来开展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息息相关。
2021年,市自然资源局相继创新出台《中山市新出让用地开发建设预受理实施方案》《中山市建设用地协议出让、划拨、集体流转预受理实施方案》《中山市工业、仓储用地变更规划条件开发建设预受理实施方案》,建立预受理机制,通过不同部门预审意见“互认”,实现审批速度全面提升,缩短审批时限最长可达90天。通过两年的实践,中山已在全省率先实现项目常态化“拿地即动工”,为中山项目快速落地,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2021年至今,全市已有73个项目实现“摘牌即出证”“拿地即动工”。
港口镇一“拿地即动工”项目举行动工仪式。记者 缪晓剑 摄
市自然资源局不断加大便民利企服务力度,加快与大湾区各市业务对接步伐,与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开展跨城通办服务,与澳门、香港实现“跨境通办”;实现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升级,开展“二手房再押”业务,业务启动以来办结“带押过户”业务逾1400宗,交易金额逾22亿元。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中山市“登记财产”指标排名全省第五。
中山+自然资源频道将第一时间传递中山国土、林业、海洋等自然资源要素相关新政,并对重要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企业和市民了解新政背后隐含的新趋势新方向。同时,中山+自然资源频道还将第一时间传递自然资源职能部门服务资讯,为中山人安居乐业提供便利信息渠道。
长江水库。资料图
专业领域专业报道
中山日报社“中山+”客户端作为市委、市政府权威政务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中山人爱用的本地客户端,在做大做强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基础上,已从功能单一的新闻客户端转型为集“新闻资讯、政务应用、生活服务、商务推广”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端。目前已开设60多个频道(包括镇街共建频道、部门共建频道、机构共建频道,媒体联动频道、企业号学校号等),下载量超260万,日均访问量70多万人次,获评“全国地市融媒体客户端传播力十强”。
中山+自然资源频道的上线,将在自然资源领域实现政务服务与媒体服务的融合,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生动、快速、深入的专业领域报道,欢迎订阅!

编辑 沙玉兰 二审 黄汉英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