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声音|魏亚敏:加强产业工人培养,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 记者 黄启艳 发布:2023-02-0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在2月6日召开的政协第十三届中山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市政协委员魏亚敏把目光投向产业工人,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培养,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魏亚敏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并推出各种人才引进优惠措施,但中山目前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不少短板。主要体现在:本土人才培养偏少、缺乏高级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人才缺乏长远眼光,导致人才引进来却留不住,低层次技术工人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各种新职业的出现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越来越多年轻人转而投身到新兴行业中。


市政协委员魏亚敏。记者 缪晓剑 摄

她建议——

加强新媒体渠道对典型人物宣传

对职业教育、职业技能、产业工人的宣传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新宣传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争做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组织获得市“十大工匠”“中山市技术能手”“2021年度香山工匠”“中山市技能新星”等称号的人才在各中职高职院校、企业等单位进行宣讲,让“技能人才大有可为”的思想深入人心。

完善各级技能人才评选,举办各级别职业技能竞赛

由于市“十大工匠”评选面向全市企业核心技术精英,选拔要求较高。建议各镇街结合自身产业特色,评选更多企业具有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一线生产工人。

建议中山以举办职业技能技能竞赛为契机,协调并支持市内各中职、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积极申办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外打造、宣传中山“惜才”“爱才”的城市精神。

加强职业教育投入,支持建设应用型本科

除了继续继续加强对市内各中职、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投入,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企业用人需求,深化完善各类型“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的培养,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培训,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对一线员工、业务技术骨干等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同时,对市内符合条件的高校,支持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高职教育进行补充,形成由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组成的“一体化”职业技能人才教育模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陈彦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7月15日零时起,员峰桥全封闭大修
13382人浏览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