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去年以来
自然一点工作室开始记录中山的野鸟
根据观察心得
野鸟的品种与往年相比明显多了
每一个品种的野鸟数量也多了
在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里
今年更是监测到了7种鸭科动物
包括针尾鸭、绿翅鸭和斑嘴鸭等优势种
而绿头鸭、绿翅鸭、凤头潜鸭、针尾鸭则为新增记录
▲ 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里成群的野鸭
01 三只黑鸢在中山的上空翱翔
天空澄净,上面几乎没有一点痕迹,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的布,盖在天空上。
站在南朗街道泮沙的湿地边上,仰望天空,总想找一找云的影子。可是,没有。此时的天空,除了一片蓝,还是一片蓝。
蓝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正在惊叹的时候,天空的一角,突然出现一点点的黑影,由远及近,继而悬在空中,仿佛一动也不动。
“似乎是鹰出没了。”我提醒蟑螂老师。
蟑螂老师还在继续拍摄湿地里的绿翅鸭,并没有留意到天空之上的物种。
“好像是黑鸢。”蟑螂老师也不敢确认,距离太远了。话毕,他将镜头对准那个黑影拍了几下,然后将照片放大。一瞧,果然是黑鸢。
▲ 黑鸢在空中盘旋 ,寻找地面的猎物
一开始只是一只黑鸢,在南面的天空盘旋着。也许,它正在寻找猎物。
黑鸢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老鹰。小时候,到了秋冬季,天空辽远,总能发现它们盘旋在空中。似乎没多久,它滑翔了一段距离后,突然加速,扑向地面。
那时候,并没有望远镜,我们根本无法看得清楚,黑鸢逮到了什么,又或者什么也逮不到……
此时,镜头里的黑鸢的体羽暗褐色,尾羽较长,且呈浅叉状。它正滑翔在天空中,可以清晰看见它的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的白斑。
就在这时候,镜头里似乎又多了一只黑鸢。为了确认,我们的视线离开了望远镜。肉眼看见的,其实是三只。三只黑鸢在天空中不规则地飞行,一会儿在东面,一会儿又滑翔到西面。我们又举起望远镜,仰着头,跟随着黑鸢在天空中转来转去……
▲两只黑鸢在空中盘旋
黑鸢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白天活动,尤其喜欢单独或两三只集成的小群在高空飞翔。在秋冬季,在开阔的村庄上空,并不难发现黑鸢优雅地盘旋于空中,又或者做缓慢振翅飞行。
偶尔还会看到黑鸢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然后做长时间的翱翔。此时,黑鸢会两翅平伸不动,尾翼散开,像舵一样,不断摆动和变换形状,以调整前进的方向,两翅也不时抖动。
这个时候,整片天空好像都是属于黑鸢的。毕竟,作为中型猛禽,黑鸢也算是“空中一霸”呢。
02 一群金腰燕在南朗湿地里翻飞
▲ 金腰燕在捕食空中的飞虫
午间的阳光暖和,站在荒野上,有轻风吹过,仰望天空,万里无云。此时,总觉得,时间是静止的,万物却是灵动的。
金腰燕就这样翻飞着,从眼前一掠而过。打了几个旋,它又飞了回来,又在眼前翩跹着。
我们的镜头一直跟着金腰燕在动,但拍摄出来的效果似乎并不太理想。那是因为金腰燕一直在飞,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刻也没有消停下来。
▲ 金腰燕的头顶、背部和翼上覆羽都是深蓝色,且颇有金属光泽。它的腰部具有金色的羽毛,分外显眼
金腰燕显然有别于家燕,它的头顶、背部和翼上覆羽都是深蓝色,且颇有金属光泽。家燕的前额是栗红色。
我举着望远镜,一直追逐着金腰燕,却始终等不到它停息的时候。它一边飞行,一边还发出“啾啾”声。在飞行的时候,荒野上到处乱窜的飞虫一下子就被它捕捉到嘴里。
金腰燕虽然习性似家燕,也伴人而居,但它终究是不同于家燕,至少不像家燕一样将窝搭在堂屋里。金腰燕的窝搭在哪里呢?更多的是在野外,它的窝像瓶状,甚至比家燕的窝还要精巧。
刚才的阳光还在头顶,一个小时后,它已开始西斜。我们在南朗泮沙的荒野上已经观察野鸟一个多小时了,记录下来的野鸟不下10来种。
▲ 成群的金腰燕在低空捕猎
印象深刻的,还是黑鸢和金腰燕。它们似乎都属于天空,一直在空中飞翔。这样的生命活力,在冬日里显得越有生气……
就在这时候,天空还出现了一行大雁,它们一直往南飞。天际间,偶尔传来它们的叫声,遥不可及。
站在荒野上,我突然想起曾经写过的儿童诗《目送大雁飞过天空》——
目送一群大雁飞过天空
高高地飞过天空
越来越远
越来越远
飞过那座山
山那边就是新家吗
飞过那条河
河那边就是新家吧
大雁“嘎”“嘎”“嘎”的回声
远远地扬过来
越来越近
越来越近
目送一群大雁飞过天空
我的心跟着飞过村庄
越来越远
越来越远
在南朗野外的湿地里,只要认真观察,总能发现越来越多的野鸟。就像附近的村民告诉我们:这里的野鸟明显多了,有一些品种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在一边默默守护,希望它们年年来这里越冬……
▲ 去年,不少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出现在南朗的湿地
【出品】中山日报自然一点工作室
【策划】何腾江
【文字】何腾江
【视频】陈嘉卉
【图片】陈嘉卉
编辑 何腾江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