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林公园(二期)2022年12月31日正式开放,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受访者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一批休闲公园是我市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将推动中山公园城市加速建设,大大巩固提升我市生态环境品质。从2021年9月谋划布置任务到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如今我市已经建成一批生态公园、主题公园和城市综合公园,以及更多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今日的中山人,正朝着“公园遍布 出门见景”的宜居环境大踏步迈进。
■2022年新建改建100个公园目标已达成
2021年底,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美丽中山”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随后,“新建改建100个公园”分别列入2022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和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中山市政府印发《美丽中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2024年底前高标准完成300个公园建设”,即2022-2024年连续三年每年开展100个公园项目建设,不断巩固提升我市生态环境品质,加快公园城市建设。
根据工作计划,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22年共统筹建设124个公园。从公园类型上看,124个公园主要以社区公园为主,共95处,其余生态公园11处、主题公园11处、城市综合公园7处。从公园建设类型上看,新建公园与改扩建公园数量相当,其中新建公园62处,改造提升、扩建续建公园共62处。截至目前,完成新建改建100个公园,今年的目标任务已达成。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谋划2023年公园建设计划,“后续将根据规划实施和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库和年度项目计划进行调整完善。”
■挖掘“古香林”和“9秒83”背后的文化价值
对于常走金钟湖公园的市民来说,最近有一个好消息,毗邻金钟湖的古香林公园(二期)于12月31日开放,此区域连成一个生态公园群,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美丽天然的休闲健身“氧吧”。
记者了解到,从最初设计古香林公园开始,市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代建办”)就形成“以优良的自然场地条件为本底,融合文化、生态、休闲三大功能”的建设思路。在文化功能上,项目方大力发掘中山市民耳熟能详的历史元素和爱国主义元素,为公园注入历史文化风采。而在生态功能上,项目方运用园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水生动植物群落,打造了山塘雨水花园,观之美轮美奂,适合休闲散步。眼下古香林公园中心湖、东入口广场、景观水池、香林阁、湿地花园等建设均已完工,公园于12月31日开放,中山市民可前往打卡。
而在古镇镇,983公园则洋溢着一种朝气蓬勃的自豪之情。9秒83是“亚洲飞人”苏炳添打破亚洲短跑纪录的成绩,也是古镇人以添仔为豪的日常见证。一座公园,饱含古镇诞生世界短跑名将的骄傲和古镇人看见添仔的热忱。
文化元素是公园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背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的公园建设会结合公园自身的文化底蕴进行综合开发,以达到自然美景和人文价值的相互加持,为文化香山增资添彩。
秀丽湖公园沿湖风景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受访者供图
■因地制宜增配套,见缝插“绿”建公园
今年完成提升改造的秀丽湖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打卡,不少人对于秀丽湖公园的美丽湖景赞不绝口。
相比于底蕴丰厚的古香林公园,秀丽湖公园也有自身特色。秀丽湖公园位于五桂山生态区内,沿湖一带本应是市民休闲散步、周末游玩的好去处,但周边居民记得,之前湖边杂草丛生,看起来并不美观。而如今经过改造提升,秀丽湖公园湖边一步一景,上游水面周边增加了景观绿化、建筑小品,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将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入口处景观大坝经修整,增加了休憩区域,同时还能将整个秀丽湖的日落余晖尽收眼底。整体形成树木疏落有致、水木交融的景观。周边居民表示清早或傍晚沿湖散步已经成为新的生活习惯。
市代建办秀丽湖公园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张礼综介绍,道路翻新是秀丽湖公园升级改造的一个重点,“我们对秀丽湖东岸长达约1000米的人行道进行优化改造,和对西岸沿湖1347米机动车道铺设沥青,并在沿湖一带设置人行道,有效改善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市民步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此外,项目方还对道路老旧破损的雨水排水管道进行更换,增加了污水排水管道,并新增照明、交通等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得以完善。
而城区最受关注的紫马岭公园北门广场和树木园主广场今年同样焕然一新,被市民津津乐道。据介绍,这两个项目自动工以来,市代建办组织参建单位专项研究,克服管线迁改、树木迁移、用地协调、周边房屋保护等多个难题,多措并举推动工程如期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结合中心组团未达标水体整治工作,充分利用河涌道路交口绿地等建设一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市代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统筹经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因地制宜增配套、建公园,构建美丽宜居中山,擦亮生态底色,为市民群众打造“公园遍布,出门见景”的生活环境。
【对话】
公园建设工程同步解决“停车难”
◎笔者:作为城区最受关注的公园,紫马岭公园北广场和树木园主广场本轮改扩建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市代建办工程监管二部部长李涌文:在树木园主入口广场改造中,我们以“打造天然会客厅”为定位,改造内容主要是新建广场面积约1.9万平方米。广场园林设计采用“树木+林地”的模式,绿地面积超1.3万平方米,种植大面积休闲草坡和黄花风铃木、凤凰木、蓝花楹等多种季节性观赏苗木。同时,广场沿园路两侧设置条石座椅,为市民群众提供休憩空间。
紫马岭公园北广场改造包括对广场景观、周边道路进行改造。广场景观改造面积近2.9万平方米,包括重建紫马奔腾雕塑、新增景观廊架、条石坐凳、休闲疏林草坡等,进一步整合活动空间、完善服务设施,满足游人互动、休憩的需要。
◎笔者:公园停车难问题备受关注,今年公园建设中做了哪些改善交通和增补停车位的工作?
●市代建办工程监管二部部长李涌文:为缓解公园附近交通压力,紫马岭公园工程新建长度约160米北门西侧道路,对起湾道至紫马岭公园东侧段的中山五路车道进行拓宽,拓宽路段总长约472米。同时,紫马岭公园北广场的地下公共人防工程共设置了390个停车位,平时兼做公共停车场使用。
树木园增设了两个停车场。其中地面停车场位于广场南侧入口处,可提供130个摩托车位和186个非机动车位。地下停车场设置于广场负一层新建设的公共人防地下室内,共设置361个停车位,平时用作地下车库。儿童公园也设置了大型停车场,可提供的车位数约1200个。
接下来,我局在推进公园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停车问题,努力破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赖传洪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