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舞台丨不辞长作舞狮人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廖薇 发布:2022-11-04



鼓槌响起,雄狮一出,高桩之上,谁与争锋?
在中山市第四届音乐舞蹈花会与中山+共同打造的“云舞台”——“云赏中山音乐舞蹈之花”点赞活动中,由火炬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选送、杨斌编导、演员刘锐东演绎的独舞《舞狮人》力拔头筹。主创人员表示,这个节目从构思到形成初稿,再到成型,他们前后投入了三、四个月进行打磨,“在我们走近真正的舞狮人的那一刻,才知道他们的精湛表演背后付出了怎样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点击作品名称回看精彩表演▼
独舞《舞狮人》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它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广东醒狮都被人们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遇重大活动,岭南人必以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广东醒狮不仅闻名全国,这种流行于广东的特色民间舞蹈也跟随海外华人的足迹,走向世界,被纳入国际体育竞技范畴,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舞狮人》的主创告诉记者,他们最初了解广东醒狮是通过《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以及国产动漫《雄狮少年》这两部电影,真正在现实中目睹醒狮表演还是来中山工作以后。那是一次醒狮大赛,舞狮人挥南拳,扎马步,将狮子的一举一动模仿得惟妙惟肖,但见它们不时“睁眼”“洗须”“舔身”“抖毛”,展现出“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主要套路,其中以“采青”最显醒狮的精髓,整个过程起、承、转、合,惊心动魄,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性。

“惊险!”“震撼!”两位舞蹈艺术创作者表示,正是这场比赛,让他们决定尝试以岭南舞狮为创作题材,将舞狮人的故事传播更广。在创作之前,他们特别邀请了当地龙狮班的老师前来教授舞蹈演员熟悉舞狮的基本动作和步伐。“看似不重的狮头,没想到拿在手里挥舞起来是那么的重,很需要手臂和手腕的力量。”主创人员表示,这次排练也给他们深度体验岭南舞狮文化一次难得的契机。


正在排练的“舞狮人”。

原来,狮舞中“采青”历经多年变化,已派生出多种套路。醒狮在表演上也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并由凳狮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这大大提高了醒狮表演的观赏程度以及惊险程度,也给舞狮艺人在技术技巧能力上和配合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舞蹈主创人员感到,一场精彩的醒狮背后饱含舞狮人的汗水,一招一式都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的点点积累。因此,在将民俗语言提炼为舞蹈艺术语言的过程中,他们决定从一位舞狮老艺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回忆—拟狮—学拳—出狮”四个部分,表现舞狮艺人的一生,展示“他”在学习醒狮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舞蹈作品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舞狮动作套路和南拳套路,同时融入舞蹈的表现方式与技术技巧。比如“学拳”段落,在传统南拳套路动作中加入舞蹈的身韵气息,并对动作的快慢进行了调整拆组,配上精心编排的音乐,从而使武术动作与舞蹈音乐浑然一体。

偌大的舞台之上,一人独舞的《舞狮人》也对表演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独舞演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娴熟的技术技巧、高超的表现能力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完整的舞蹈作品。主创人员根据作品段落所表现的“舞狮人”的不同年龄与不同背景设计了相应的灯光氛围。比如,在第一段“回忆”中,通过定点造型光的烘托,让舞狮人的形象更加突出,当舞者陷入回忆,尘封已久的狮头慢慢被橙色的光打亮,一人一物,形成空间上的对比。整个作品的道具只有一个传统的醒狮狮头和一把长凳,这把长凳在不同段落中灵活变化,此前为供放狮头的案台,随后又成为醒狮表演中的高桩,启发观众的丰富想象。


该舞蹈作品道具简单,条凳的内涵随剧情而变化。

在排练过程中,舞蹈演员一步步走进“舞狮人”的内心,将他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态、神态以及内心情感变化给予细腻的诠释。刚烈矫健的舞狮,舞出青春年少无畏万难、勇敢追梦的气概。这种精神,何尝不是我们当下奋进中山的内生动力?

据悉,火炬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计划将《舞狮人》作为今后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中的保留节目,主创人员还会对作品进行不断地打磨,力求成为精品剧目,争取机会代表中山参加省级舞蹈赛事。

【统筹】廖薇 张鹏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文字】记者 廖薇


编辑   廖薇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返程将至,广东这些路段易拥堵
11688人浏览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