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幅精美图片展现中山乡村风貌!这场摄影展正式收官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2-02-2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月28日,“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摄影展览正式收官。该展览自1月28日起,历时1个月,共展出覆盖全市23个镇街的近500幅精美图片,全面反映了中山乡村风貌、传统乡风民俗、群众文化生活、乡村旅游等风采。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其中重要一环便有乡村文化振兴。此次摄影展亦是以此为引领,旨在让广大市民全方位领略中山乡村文化的非凡魅力,助推中山乡村文化建设再谱新篇。

■一份属于全体市民的“新春礼”

为向中山市民呈现一场乡村文化图景盛宴,去年11月,由中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城管和执法局、市社科联、市文联、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乡村文化振兴摄影采风活动,130多位摄影师历时60天,走进中山23镇街24村进行创作。据了解,这是近年来中山最大规模的乡村摄影采风活动。

在大量摄影作品中,主办方遴选出近500幅优秀作品,分别在紫马岭公园南门广场(主展场)、全民健身广场(分展场)、兴中园广场(分展场)三地同期展出。展览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

春节期间,市民高华北在紫马岭公园主展场时而慢慢踱步,时而驻足,从开篇到结语,从大图到小图,看得十分认真。他告诉记者,“中山是我最喜欢的城市,这个展览让我对中山乡村有了更系统、更生动的了解,希望以后能常常看到这样高质量的文化展览。”

在高度评价的背后,是策展方、各单位以及摄影师们的辛勤劳动。苏伟标负责安排采风团在黄圃镇三社社区的行程,他说:“我们特意安排了一条潜心打造的文旅路线,很受摄影师们欢迎。通过这次活动,更多黄圃以外的人了解了三社传统乡村历史文化。”安堂社区居委会的林昶游则表示:“在采风团队的镜头下,经过两期建设的安堂精品村古村风貌,以丰富多元的视角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广大观众直观感受到我们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诚意和用心。”与此同时,安堂社区还精心制作了一份拍摄花絮,发表在视频平台,吸引了众多村民及粉丝的观看和点赞。

在摄影师们看来,这次大规模采风活动是一次难得的集体创作的良机。“每条村民风民俗都唔同,行一次就明显可以学到唔少嘢,正!” 摄影师黄焯辉用一口纯正的石岐话表达自己的愉悦。“与其说是一次采风,不如说是一次摄影修行。”摄影师于莉莉边寻找拍摄角度,边与记者聊心得。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乡村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经世代探索、传承、更新过程中慢慢沉淀下来的乡村文化,既是人们真实生活的缩影,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乡村生活范式,也蕴藏着仁者爱人、以和为贵、讲信修睦、俭约自守等恒久价值的精髓。

中山的乡村文化,既厚重沉静,也多元热闹,有城乡邂逅,有新旧融合,也有文化与产业的不期而遇。本次摄影展的三大展场,分别以不同的主题串珠成链,徐徐铺陈中山高质量乡村文化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如主办方负责人所表示,随着人们乡村情怀的敞开,乡土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文化,浸润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接下来,中山会有越来越丰富多元、内涵深刻的线上线下活动,让乡村文化永葆时间的色彩和人情的温度。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桂华
◆图/冯明旻 彭磊铿
◆编辑:汪佳 
◆二审:蓝运良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