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客家媳妇手工制作年糕三十余载,“炊”出传统年味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2-01-2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年糕年糕,步步高,样样好。”每年的腊月二十五六左右,家住长命水石榴坑上街上巷42号的客家媳妇郭燕艺都要炊年糕“做新年”。在客家话中,年糕又叫大笼粄、甜粄,是一种传统的客家茶果。年糕需要提前制作,先供奉祭拜祖先,到正月初七“人日”时才会食用,寓意为新一年争得好光景、生活甜甜美美。艺姨的好手艺是家婆所授,每逢过年,亲朋好友常会拜托艺姨帮忙制作年糕。经过揉搓、挤压,韧劲十足的甜蜜年糕成为艺姨全家上下十一口人每年最为期盼的春节美食。

1月27日早上,记者来到艺姨家中,六斤糯米粉和一大盆糖浆已经准备就绪。艺姨说,自己前一日已经提前熬制了用于和面的糖水。只见艺姨起上一口锅,将清水烧热。与寻常年糕不同的是,艺姨除放入冰片糖以外,还特别添加了姜末,“这样会让年糕更香更美味,还解腻。”熬制完成的糖水就倒入一个盆子里备用。“一斤糯米粉要兑七两糖,不然蒸出来不靓。”艺姨介绍道。

另一边,预备好的蒸锅已经洗好摆在自家院子里。据了解,艺姨使用的芭蕉叶也是自家后院种的,已经提前清洗、裁切完毕,围铺在锅里的三个蒸笼中。1964年出生的艺姨一边给芭蕉叶抹油,一边笑着说:“自1987年嫁给客家人,我已经做了三十多年年糕了。中间有一年太忙了,要带刚出生的孙子,过年只好在外面买年糕,但因为不好吃,来年我还是自己做了,自己做干净又卫生还特别好吃!”

说话间,艺姨走进屋中,开始分批把盆里的糖浆倒入糯米粉中,双手齐上,揉搓、翻转着手中的白色粉团,添上纯天然山泉水,倒入花生油……直至最后糯米粉与糖浆完全融合且能够流动——整个工艺都是由艺姨纯手工完成。

艺姨的丈夫廖旭源用手帮妻子压着盛糯米粉的盆子,防止倾倒。艺姨说,丈夫很喜欢吃自己做的年糕,“早上要吃点,晚上还要吃点。”扎着羊角辫的4岁孙女泳锜跑来看奶奶做年糕,旁边还站着刚上初一的小女儿耀华,一家人都对艺姨的手艺充满了期待。经过一番搡揉捻按的功夫,糯米粉终于变成黏稠状,抓起一把后如丝绸般顺滑垂落,艺姨便将盆端出,把淡黄的浆体分入三个蒸笼中。敞亮的院子里,井水清凉、柴火明亮,这锅带着对家人浓浓爱意的年糕开炊了。

问及手工年糕的传承情况,廖旭源说:“石榴坑上街大概五六十户人家吧,但现在只有十多家会自己蒸年糕了。”艺姨家的手工年糕需要炊八个小时,期间需要不断添水添柴。炉灶内明亮的火焰代表着来年红红火火。

如同所做的年糕一般,艺姨的新年愿望很纯粹:“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的,疫情赶快过去。”起锅的年糕热气腾腾、劲道十足,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期许。对家人的爱与关怀是艺姨的独家秘方,甜蜜的味道则成为长命水客家人的共同记忆。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倩 实习生 庞一帆 通讯员 陈结婷
◆图+3/记者 余兆宇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