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请不要挂机!这里是中山市疾控中心!麻烦您提供一下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最近的行程轨迹,谢谢配合。”若你接到此类电话,是选择挂掉还是继续接听?日前,深圳卫健委发布一篇题为《流调员的电话你一定要接!但这7个问题,他们绝对不会问》的文章,让抗疫流调员群体再度进入大家视野。
疫情期间,无论是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路线图,还是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相关信息,之所以能够清晰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全都源于流调员的努力。
在中山,有这样一群流调员,他们详细询问每位密接者和次密接者的活动轨迹、接触人群等信息,摸排风险点,梳理传播链条,恰似福尔摩斯一般,抽丝剥茧,追踪溯源,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流调中心内,流调员的工作异常繁忙。
■120名“福尔摩斯”一线“追踪”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夹杂着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1月16日下午5时,在中山市坦洲镇某酒店的多功能宴会厅里,一群穿着印有“中国卫生”“中山疾控”等字样工作服的流调员,正忙碌地进行信息录入、情况核对等工作。
“这里是我们的流调中心,从1月13日组建队伍以来,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增援,目前已壮大至120人。”揉了揉发红的双眼,清了清沙哑的喉咙,市流调溯源专班现场流调队队长陈雪琴慢慢站起身,向记者介绍流调工作。
“1月12日晚上11时,中山市疾控中心接到通知,坦洲镇发现一个10合1混合采样管核酸检测异样,正准备进行核酸复查。1月13日凌晨1时,市疾控中心派出的首支1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赶赴坦洲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凌晨3时,初步的流调工作已完成,复查后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早上6点,首批共30余人的流调队开赴坦洲现场……”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雪琴还历历在目,“其实在12日早上,我们开部门例会时还在讨论‘倘若中山发生本土疫情,我们该如何更高效开展流调工作’,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据陈雪琴介绍,为了能将具体流调方案梳理清楚,一直到12日晚7时,她都在和部门主任讨论流调工作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人员分工等,也正是这些方案,为13日凌晨的防疫流调工作打好了基础。
▲流调溯源专班现场流调队队长陈雪琴(左)和流调员核实相关情况。
现在的市流调溯源专班,共有120多名成员,其中一部分来自市疾控中心,还有一部分人来自省指导小组、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以及阳江、清远等兄弟城市。大家被分成8个流调组、1个综合组、1个信息组,联合开展工作。虽是各司其职,但在专班里的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像福尔摩斯一样,抽丝剥茧,通过线索弄清传播链条——发现密接和次密接人群,找出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多方联动让流调跑赢时间
“作为首批来到这里的流调员,我最开始的工作是规整调查对象的信息,一小时一小时地分段进行完善。”流调组第七组组长王淑玉告诉记者,在对中山坦洲镇新冠肺炎病例进行流调的过程中,最让她感动的是每一位调查对象的配合。“就算是我自己,回忆起前10多天的行踪,都会觉得比较困难,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积极配合,这也让我们很是欣慰。”
由于行程琐碎、追溯时间线长,外加人员关系网复杂,有的流调员从凌晨5点就开始了追踪,到第二天凌晨2点仍奔走于楼宇间;有的流调员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忙得没时间喝水……但在这个与病毒传播拼速度的工作里,无一人想过放弃。
▲流调员电话联络涉疫风险人员。
无论是手机里的支付信息,还是社交软件里的聊天记录,只要能把握到的行踪轨迹,王淑玉和同事都仔细研究,尽全力引导人们回忆细节。王淑玉表示,流调这项工作,是你无论多难多复杂,都要全力以赴做好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疫情时期数据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为防疫服务。
“我希望在这个防疫关键时刻,大家都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平衡好人力、物力、财力,共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王淑玉说。
据悉,为更好地开展流调工作,每个流调组有2名公安人员合署办公,在公安的指挥中心,也有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驻点。此外,流调员每次去现场进行采样时,都会有辖区公安进行协助调查。“大家集合技术优势、专业技能,互相配合,就能发挥最大的力量。”陈雪琴表示,目前坦洲病例的行程轨迹已基本摸查清楚,后续工作重点将放在市外推送的密接人员排查。“希望所有的市民都能够配合我们的调查,告知您曾停留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让我们尽快找到您,阻断疫情的传播。”陈雪琴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王蔚然 陈慧 见习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欧慧慧
◆图+3/记者 文波
◆编辑:王欣琳
◆二审:朱晖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