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剑文(曾任东区沙岗小学副校长;员峰小学校长;2005年开始担任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一职。)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本期的对话校长栏目,记者来到了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和该校校长汤剑文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交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9年,原名中山市红十字会石岐启智学校,是一所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至今已走过32个年头。2005年,汤剑文就任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他坦言,16年的时间,社会和学校的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学校教学大楼。
“学校从2016年开始克服各种困难,全面实施IEP(个别化教育计划)工程。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看到孩子实现目标,这是全校老师非常开心的事情。”汤剑文透露,学校老师为孩子的教育付出了极大努力,整个社会对特殊群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但随着教育需求不断增大,学位供应不足,在孩子就业上遇到很多困难。“对这群特殊孩子,博爱中山应该更加努力,为他们多做一点。”
|谈教育模式|
打造“教育、康复、职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职训”为孩子走向社会做准备
截至2021年11月,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55个教学班(其中培智班级50个、听障班级5个),713名学生(其中培智学生653人,听障学生60人)。
“学校秉承中山先生精神,以‘平等、共享、人道、博爱’为办学理念,以‘尊重生命尊严,创造生命价值’为校训,以‘打造中山特殊教育平台,创建全国一流特教学校’为办学目标,积极探索‘教育、康复、职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不断研究拓新IEP教学,使每一个特殊孩子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汤剑文透露,“职训”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围绕这一教育模式,学校也做了诸多尝试。
在学校的“博爱超市”,7名培高学生走上岗位,整理货架、收钱找零。在这个小小的超市,学生学会购物,掌握购物规则,学会算钱,学会管理钱,学会不超额买东西等生活技能;而从培高学生来看,学会一种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职业品质,能为今后毕业找工作奠定基础。
供孩子学习、购物的博爱超市。
培高班的孩子在超市学会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汤剑文透露,学校自2015年成立培智高年级以来,积极致力于特殊学生的劳动教育发展,建立起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多方联动机制,共同助力于培智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
学校优化劳动教学,创建模拟工厂,培智高年级老师根据学校已有的条件,确定了包括烹饪、烘焙、洗车、串珠、客房服务等在内的专业技能项目。此外,在市政协机关志愿者的牵线搭桥下,特校学生有了走进中山市优质企业参观的机会,学校与车美哒、德必胜玩具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同时,学校还与中汇集团合作,自今年暑假起,在竹苑市场正式启动“爱心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已开展了近4个月的实践活动,为提升残疾青少年就业能力开了个好头。经过多场景的训练实践、历练提升,孩子们的职业素养得到大幅提高。
|谈IEP计划|
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方案
不剥夺每个特殊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如果说特殊教育学校遇到的问题是普通学校的十倍,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汤剑文说,但不能因为孩子的特殊性,也不能因为遇到问题,就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他认为,对于特殊孩子而言,全面实施IEP,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残障学生而制定的,适应其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支持方案,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IEP实施5年以来,孩子们的进步明显,教学质量取得了极大飞跃。
“2005年我们就开始了解这个项目,但学校没有能力全面实施。”汤剑文透露,当时他的观点是能做多少做多少,每走一步都是进步。于是,学校克服了巨大的人力困难,逐步开展IEP。在2016年,在各方面条件相对完善后,学校开始全面实施IEP,为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估,并以团队的形式帮助他们完成目标。IEP实施5年以来,孩子们的进步明显,教学质量取得了极大飞跃,这让全校老师感到无比欣慰。但与此同时,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更加凸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的IEP效果能达到70-80分,我已经很满意。”汤剑文认为,不能为了追求绝对成绩,而忽视孩子更好地受教育的权利。
围绕IEP,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创新差异教学组织模式,提升跨班分组、协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探索项目学习机制,以生活适应、劳动和职业教育等课程为试点,打破年级局限,为不同年段、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服务。同时,学校探索建立IEP工作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制度机制,以智慧教学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学校IEP工作流程与规范,提升IEP制订、实施与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特殊孩子背后的家庭不少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学校将家委会打造成了一个家长互助会,通过家委不定期的家访,及时了解每个孩子背后家长的经济上、精神上的困难。每年11月是校庆月,也是家长互助会的筹款月,通过一笔笔善款,家委互助会帮助了孩子,也帮助了他们背后的家庭。目前,学校帮助60多个困难家庭实现了全免费用就读,对特别困难的学生每个月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也确保特殊教育孩子背后的家庭,能充分理解学校的用心,理解配合学校的教育。
|谈学校管理|
欢迎每一个想进来的人
用更开放的态度接纳外界关注支持
汤剑文的办公室的窗口对着学校的大门,他告诉记者,他常常坐在位置上,看着门外人来人往。他说,开放办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让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突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从一个特殊教育机构转变为特殊教育平台。既要让老师、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也要让社会走进学校,尽力为学生和老师发展创造条件。
“有时,我会接到一些小朋友的电话,用稚嫩的声音问我,他们义卖筹了100多元,是否可以捐赠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汤剑文笑着说,自己的态度是欢迎的,并会第一时间通过家委会来接纳孩子们的善意。
“我认为熟悉就是一种教育,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态度为孩子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他认为,只有充分促进交流,才会让异样的目光越来越少,而对于孩子而言,走出去才是真正增长见识的途径。
为此,学校带着孩子走进石岐一小等普校学习,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加深了解,并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火炬开发区职院、中山电子科大等多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如今,这些志愿者们变成了优秀陪伴者,他们成立了“贝贝烘焙坊”、“衍纸画工作室”和“创意小手工”等多个劳动兴趣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制作蛋挞等西式糕点和手工制作。而受到影响,一些当年的志愿者在高考时,选择了特殊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这让汤剑文欣慰又感动。
学校以开放的态度为孩子打造更大的平台。
打造孩子与外界的交流平台,体育和艺术的交流也是重要的手段。据悉,学校的校运会2005年举办第一期,至今已经17个年头。学校有26个体育老师,在他们的提议下,运动会也从自娱自乐到邀请普校学生一起参与,并在2015年升级为市外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参与的项目。2016年,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牵头成立了珠三角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联盟,如今这个联盟的加盟学校已经成功突破了珠三角,突破了大湾区。
“交流也会带来理念的变化。”汤剑文透露,在他刚来特殊教育学校担任校长时,学校老师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是特校老师,但如今,老师们充满自信,将这份职业视为一份特殊的光荣。“这10多年来,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悦纳程度越来越高。在2011年,中山市教体局也把学校的师德建设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学校被树立为中山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师德典范集体。”
|谈愿望|
解决学校学位供应不足问题
希望有更多可接纳孩子工作的企业和岗位
“我们的校训是‘尊重生命尊严,创造生命价值’,尊重是起点,创造是追求。”汤剑文透露,教育是共通的,不能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完全割裂,但是,“尊重”二字对于特殊教育而言,更为重要。
“对于普通的孩子而言,他们可爱、聪明,一教就会,你要爱他们很容易。但当你面对一个特殊孩子,有时教一样东西,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学不会,爱他是不是很难?”汤剑文认为,这个时候,尊重就非常重要。“残疾并不是一种障碍,更不是一种缺陷,它只是生命多元化的一种存在形式。”
老师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汤剑文坦称,相比2005,整个社会环境和群众对特殊孩子的态度,变化巨大。社会和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认识都在不断提升,并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而学校老师也是非常努力,在特殊教育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在全国、省市大型体育艺术赛事中屡创佳绩,受到关注,涌现出林炽宏、梁子键、陈振华、田纪平、蓝敏君等自强不息的学生典范。
面对记者“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的问题时,汤剑文告诉记者,随着教育需求不断增大,特殊孩子的学位供求矛盾亟待解决,此外,在培智孩子毕业后,他们的就业也遇到极大的困难。“很多企业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毕竟有个特殊孩子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问题。”汤剑文认为,在特殊教育领域,管理好学校、培育好孩子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共识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中山作为一个博爱之城,应该为这群孩子再出多一分力。
“在我看来,特殊儿童的尊严体现在人们平等的目光里,体现在无障碍设施的规划里,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具体行动中。当他们走在大街上,走在公园里,没有刻意的回避,没有异样的眼神,更没有指指点点,没有嘲笑;当他们出现在工厂里时,没有人会去嘲笑他们笨拙的动作,而是欣赏他付出的努力。”汤剑文说,作为一个特教人,他们愿为特殊孩子的这份尊严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策划统筹:陈浩勤 黄汉英
◆文+记者/黄汉英
◆图+5、视频摄制:陈家杰
◆海报设计:翟莉莉
◆编辑:黄汉英
◆二审:孙俊军
◆三审: 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