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守护人”⑰ | 林华煊:让翠亨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11-2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021年11月21日,南朗街道翠亨村,突然降温的天气并没有妨碍游客前来参观的热情,流连于翠亨旧村落的古建筑,前往中共早期领导杨殷故居打卡,在非遗展馆感知中山的民俗文化……游客们来到这里有了更多体验感。而这都离不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对景区半个多世纪日复一日的精心守护。从1985年初来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林华煊就成为守护人之一,36年间,收集文物、策划展览、宣传讲解、保护翠亨村落古建筑、与杨殷等亲属后裔建立如亲人般的关系,在这里,他的足印遍布每个角落,一块砖头的历史,一根屋梁上的印记,他都了然于胸。“把历史遗迹守护好,把伟人精神传承好是我们文博人的使命和荣光。”林华煊如此坚信。

坚持“守旧”保护历史村落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1月,管理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陆皓东故居、杨殷故居等20多处文物点,“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曾经来到我们馆,他说名人故居大多数像城市里的‘花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具有生态博物馆的特点,他的这番话也验证了我们多年来始终秉持的理念是对的:我们保护翠亨村及其周围的历史环境,更好地再现历史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

行走在翠亨村内,林华煊对一座座建筑的主人和历史如数家珍,“小小的翠亨村不仅诞生了孙中山这位伟人,还有‘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四大寇’之一的杨鹤龄、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杨殷、毁家纾难的杨心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墓园规划设计师杨锡宗、杰出侨领陆灿、粤汉铁路事务督办陈兴汉,还有抗日革命烈士杨日韶、杨日暲、杨维学,一个村子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这是中山历史的财富,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把翠亨村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他介绍说,30多年前他来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至今,文物环境保护得很好,风水林依然在,老房子修旧如旧,“我们不仅要保存好翠亨村众多故居,还把它周边的民居、农田一起保护好,逐步对外开放,如今翠亨旧村已全部对外开放,让游客能够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翠亨村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行走至杨殷祖父杨启文的故居,一幢三进三开间、中轴对称、青砖墙、硬山顶的岭南建筑格外精致,里面正展览着翠亨村的近代历史。但当他们接收这座建筑的时候,这里却是比较残破,部分墙体剥落、倒塌,杂草丛生,有些建筑的构件散落不见,林华煊就带着人在村里到处去寻找,把散落在村中的房屋原构件收集起来,再重新进行修复,“屋主杨启文曾经是翠亨首富,复原他的故居,游客就可以看到当时翠亨人的生活状态和建筑美学。这是很有意义的。”

收集带着温度的历史文物

硬件搭建好了,还要软件充实,林华煊和其他同事们这些年一直在征集文物,维系与翠亨村名人亲属后裔的关系,让他们到翠亨村来就有“回家”的感觉。“翠亨村的一些建筑,本都是家族个人财产,但是他们的后人有的将祖产无偿捐赠给国家,有的委托管理,还有他们保存的历史文物文献史料,也都纷纷捐赠给我们馆做展览展示,他们的无私和信任,也让我们更用心地投入到文博事业中来。”

2002年是革命先烈杨殷同志诞辰110周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终于将杨殷故居维修、复原,并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放仪式。年近九十高龄的杨殷烈士的女儿杨爱兰也专程从广州回来参加这个隆重而简朴的仪式。她衷心感谢中山市委、市政府、市文化部门,以及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杨殷故居的开放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翠亨村的父老乡亲多年来对杨殷故居的保护。杨爱兰的感言得益于该馆工作人员对文博工作的严谨与认真。“当时老人家年事已高,我们多次前往她家,和她商量杨殷故居的修缮和展示计划,她被我们的真诚打动,陆续捐赠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比如杨殷烈士用过的皮箱等等,后来甚至将杨殷故居捐赠给了中山市,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故事。我们每一次前往探望杨爱兰,她都把我们当亲人看待,同样我们也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

杨殷的文物文献史料并不好找寻,因为他从事的是地下工作,在大革命出生入死的险境中,做什么事情都是秘密的,资料也就很少了,但林华煊他们并未放弃,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他们发现了一封家书,正是杨殷写给女儿爱兰的家书,“你年纪已长,各事不能像从前那样。除读书外,各事不可沾染。打牌、闲游、看戏等尤万不可做。用钱要省,须知留得文钱,亦可于无钱时应用,切不可为了要面子,就可多用几块钱,这是青年人最要不得的事情。”这封家书让林华煊分外感动,它记录了革命先烈对儿女深沉的父爱,也将勤俭、朴实、无私奉献的家风代代相传。林华煊请求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复制了这封信,把它带回中山,成为杨殷烈士纪念展览中非常重要的展品。2013年,勤俭朴素的杨爱兰病重昏迷,送进了医院ICU治疗,林华煊带着几位同事曾多次去探望她,但为了怕影响杨爱兰的治疗,治医生不允许他们进入ICU,他们只能从玻璃窗遥看杨爱兰。有一次主治医生允许林华煊他们进入ICU探视,林华煊紧紧握着已陷入昏迷状态的杨爱兰的手告诉她说,是从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来的,林华煊很明显地感觉到杨爱兰的手有所反应,说明了杨爱兰对家乡、对家乡来的人和林华煊有着深厚的感情。林华煊与杨爱兰的子女和孙辈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中山市宣传和弘扬杨殷烈士的革命精神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对杨殷故居展示区进行全面规划提升,并于今年6月底对公众开放参观。展示区以杨殷故居为核心,整合周边包括兼善杨公祠、仰仙杨公祠、杨殷祖父故居、“韵园”旧址、杨维学烈士故居及杨日韶、杨日暲烈士故居等相关的历史建筑和革命遗址,策划《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烈士纪念展览》《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展览》等系列专题展览,辅以红色图书阅览室等,这里成为人们缅怀烈士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纪念设施,大家在这里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往期报道:

寻找“红色守护人”① | 凌志坤:八旬老人讲红色故事,为时代留痕

寻找“红色守护人”② | 郭昉凌:“不退休”的党史工作者

寻找“红色守护人”③ | 黄跃进:“珠纵后代”扛起宣讲大旗

寻找“红色守护人”④ | 卢润祥:参与修缮黄健故居,活化身边红色资源

寻找“红色守护人”⑤ | 郭宋华:深挖本地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寻找“红色守护人”⑥ | 吴惠森: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学点

寻找“红色守护人”⑦ | 李克:始终守护一颗军人本色的心

寻找“红色守护人”⑧ | 潘诚:以红色资源赋能现代旅游

寻找“红色守护人”⑨ | 卢仲明:老物件旧器具守护当年记忆

寻找“红色守护人”⑩ | 何思源:“一等功臣”义务担当宣讲员11年

寻找“红色守护人”⑪ | 郑暖:采集中山记忆,成就历史拼图

寻找“红色守护人”⑫ | 萧亮忠:资深媒体人变身“红色志愿者”

寻找“红色守护人”⑬ | 杨寿庆:甘做烈士“护陵人”20年无怨无悔

寻找“红色守护人”⑭ | 陈宝其:腾屋做展馆,化身党史讲解员

寻找“红色守护人”⑮ | 何嘉祥:活化红色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寻找“红色守护人”⑯ | 蔡宇元:大笔如椽书写热血风云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2/记者 缪晓剑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1622人浏览   2024-03-27
推荐 9417人浏览   2024-03-26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113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