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山革命老区村(26)南朗瓦屋村:青山秀水变成幸福家园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10-2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已是深秋,位于中山市南朗街道西部的桂山余脉群山清朗,从高空俯瞰,南合路如同一条玉带从竹山水库穿越山林飘然而出,在玉带一旁偏居的便是瓦屋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欧初等革命志士曾以白企、合里等地为根据地,与群众同甘共苦,开展敌后武装斗争。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和抗日民主政权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机关驻地也正在该村。

时光流逝,红色故事依然在青山绿水间传扬,革命老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将青山秀水变成了幸福的家园。


▲中山市南朗瓦屋村。

01


“岳阳楼”记录着红色故事

行走在瓦屋村中,沿路崭新的两层洋房一字排开。空地上,一些村民的新房正在修建之中。白企村村委干部贺根强介绍说,瓦屋村户籍人口70余人,常年在村居住的也就二三十户人家,这些年,村里的土地多租给了耕种大户经营种植蔬菜,村民每年只需签字收钱,大家有余力就外出务工和经商,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正在建房的凌叔正在工地忙上忙下。“孩子们都出去过自己的生活了,我们还是喜欢住在山里,空气好,水也干净,现在买东西也方便,城市人想要的生活,我们都有。”凌叔说,这些年村里的交通方便了,新房多了起来,道路也干净了,大家手里有点钱都想盖新房。


▲位于瓦屋村3号的碉楼,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成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和抗日民主政权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机关驻地,代号为“岳阳楼”。

在兴起的洋房之间,记者看到了几座传统砖瓦结构民居,另有1座建于民国的碉楼,虽然墙壁斑驳,但建筑精美的灰雕依然清晰可见。贺根强介绍说,位于瓦屋村3号的碉楼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和抗日民主政权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机关驻地。1942年5月,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将五桂山的两个主力中队整编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该碉楼成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队部。1944年10月,抗日民主政权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成立,其办公地点设于此,代号为“岳阳楼”。该处于2006年6月被中共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

“岳阳楼”的故事和其重要地位,村民们都耳熟能详。贺根强介绍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不少党员干部、群众学生都来这里追寻革命印记,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他们计划进一步着力发挥好红色资源优势,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形象代言。


▲南朗瓦屋村,正加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02


“无烟”项目带动乡村游

在村居旁的稻田中,五彩风车随风而动,“瓦屋公社”的主人凌志恒正在田间整理土地,稻田里渐黄的稻子丰收在望,田埂上鸡鸭成群。

说起“瓦屋公社”,实际是该村溪畔近10亩的农地,凌志恒在2018年专门开辟出来供亲子游客体验农事,从播种到除草、收获,每个环节均可亲身参与。“瓦屋公社类似于农庄,但融入了‘公社’的概念,意思是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他们少有机会接触农事,透过亲身参与劳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凌志恒告诉记者,春天他们会组织前来体验的亲子家庭播种水稻,夏天在溪水中撑竹筏戏水,秋天挖番薯、沙葛,冬天泥煨鸡,根据农事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亲子互动节目,“如今游客的数量已经比较稳定,刚刚过去的十一期间,每天大概都能吸引上百人来到这里体验、游玩。”凌志恒说,瓦屋村环境优美,山水相依,原本就有许多游客周末过来爬山徒步,这里特别适合做研学或户外的项目,他最近又在拓展新的空间,将研学项目也引入瓦屋公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在瓦屋公社的带动下,村里也新开了两家农庄作为餐饮配套。贺根强说白企村是我市的生态保护区,也是南朗唯一限制发展工业的村居。作为白企下属的自然村,瓦屋村虽然发展工业受限,但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也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2、视频拍摄/记者 夏升权
◆视频后期/刘建满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