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56)中山500多万市民共绘“抗疫长卷”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10-0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山市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奋力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从2020年1月22日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到2020年4月27日最后一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再到进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阶段,经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中山人民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本地社区“零传播”,这非凡的战绩充分彰显了中山人民的担当。

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我市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6月9日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范围内大规模核酸筛查578万人,仅用时两天半。7月全市大规模核酸筛查553万人仅用时1天, 8月又对我市南部片区4个镇街70万人进行核酸筛查,也在当天完成。我市大规模核酸筛查突出了“足、快、严、细”四个字,充分展现了“中山速度”。

难忘在定点医院坚守49天的抗疫经历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2020年2月24号早上,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许宇光接到上级指派,赴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的成员,参与诊治中山市两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当时的义无反顾和勇往直前,我想这就是医生的职责使然。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完成任务,完全没有想到个人安危问题。”许宇光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和同事一起奔赴“一线”。


许宇光在为患者做介入穿刺。

在二院期间,许宇光的主要工作是每天进入隔离病房,对危重症患者心肺功能、腹部器官、重要血管进行评估和监测,为救治团队提供实时的诊疗信息。他还要协同ECMO团队、重症团队进行各类穿刺介入引导。期间他和同事一起顺利完成了患者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胆囊造瘘术、四肢血管穿刺术等有创介导工作,为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定点医院的49天里,我们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的。隔离病房里有两个摄像头,一个对着患者,一个对着监护仪。监控录像实时回传到每位医生的手机里,在患者病情最危重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晚上回到隔离酒店房间里,一边吃饭盒一边盯着手机,监视着每一个跳动的指标参数。”许宇光至今对当时的救治情景记忆犹新,尽管现场已经有两位值班医生和两位值班护士守护着,他们却总怕忽略某一个细节。每当病人有一些重要监控指标的波动,专家组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回病房,参与讨论,参加诊治,已经记不得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无眠之夜。

在这样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大家脸上的表情都绷得紧紧的,“战友”们有两次难得的笑容,让许宇光至今想起都非常感动。第一次是在一个早交班,值班医生汇报,其中一位重症患者排出了很多的黑便,而在此之前,患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排便的。这就意味着患者的机体开始恢复工作,当时在场所有的医生都开心地笑了,大家一起鼓起了掌。另外一次是一名女患者治愈出院,早交班后,医生们都聚集在隔离窗外,看着护士为女患者梳头。医生们都笑了,那天医生们就像自己的女儿出嫁一样开心。

“疫情终将过去,但病痛无处不在。医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许宇光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他将继续坚守一位医生的初心,做好救治病人的每一项工作。

中山在抗击疫情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答卷

在去年这场疫情中,我市一批又一批如许宇光一样的医护人员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建伟带领全市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重症小组,55天炼狱一般,终于创造出新冠重症病人转危为安的奇迹;从市第二人民医院到千里之外的荆州,廖小卒带领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的9名队员,在湖北期间创下了首次ECMO辅助下进行CT检查,10秒换肺膜等医学纪录;市中医院副院长李乐愚带领的“中医天团”,深入重症监护室,替新冠病人“望闻问切”,使传统中医在救治新冠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带领全市3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投身抗疫大战。按照上级部署,我市在2小时内组建23人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定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4小时内完成病房设置;1天内火速建立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工作组。2020年1月24日,全市启动一级响应,大家闻令而动,担当“主力军”、守好“主阵地”,长时间、超常规、高负荷工作。全市快速构建核酸检测技术布局,从年初仅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2个核酸检测机构,扩大至22个市内检测机构,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达11.5万人份/日,建立全国首家由第三方医检企业建设运营的核酸城市检测基地。

从2020年1月20日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例,至4月27日最后一名患者治愈出院,历时98天,统筹全市医疗专家和医疗资源,抽调88个医疗专家成立危重症等多个医疗救治专家组,122名专业护理支援,在钟南山院士等专家指导协助下,形成“线上+线下”“顶尖专家+高水平团队”的立体化专家工作模式,提升我市重症病例临床救治能力。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团队”,用“绣花功夫”全力保住病人生命。在湖北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我市按照省卫健委部署,2小时内完成第一批出征队伍集结准备,9天内派出4批57人医疗队援鄂,与湖北人民共同抗击疫情。

广大基层党组织既是阻击病毒的最前沿,也是最后一道关口。在与疫情的短兵相接中,全市8000多个党组织和11万多名共产党员,振衣而起、冲锋在前,奋战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复工复产第一线。在抗疫一线,广大公安干警、卫生员、村(社区)干部、网格员、民兵、志愿者,奋不顾身冲锋到抗疫最前线,有力阻断了病毒传播、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筑就起抗疫一线中的一个个坚强堡垒。疫情之下,中山大地到处闪现着“公安蓝”“橄榄绿”“志愿红”,他们的身影是中山抗疫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

面对疫情,全市人民自觉以平凡的坚守投身不平凡的战斗,或向险而行,或“宅”家抗疫,用不同的方式助力支持疫情防控。每一位中山市民,都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救死扶伤、全力以赴。全市500多万人民群众共同筑起了全城动员、全民抗疫的铜墙铁壁。

我市将继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2021年7月22日凌晨,我市在排查中发现火炬开发区1例新冠肺炎核酸阳性人员,我市按照“快、狠、严、扩、足”应急处置要诀,以战时状态的标准,迅速启动应急处置,从7月23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到7月26日本轮疫情赋黄码的33313人全部落实核酸检测要求,全市疫情防控平稳有序,逐步恢复疫情防控常态化。

今年8月我市印发了《中山市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本地疫情处置应急预案(2021年版)》指导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本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各镇街开展辖区内全流程、全要素、常态化实战演练,确保应急处置准备严格到位。

风险仍在身边,大考仍在继续。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始终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巩固全市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梁卫华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依然要保持“三人小组”快速落地排查,确保重点地区来我市人员排查管理严格到位。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提高发热门诊、药店诊所等各类“哨点”敏感度,确保“哨点”检测措施严格到位。守好第一道防线,确保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严格到位。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我市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速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市设置27个集中大型接种点、443个接种单元,覆盖全市每个镇街,并根据群众需求灵活增设,确保接种能力最大化。截至9月27日24时,累计接种第一剂450.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440.85万人,覆盖率达99.78%(占七普人口数比例)。

立足常态防控,坚决织密织牢疫情防线网。梁卫华介绍,我市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充分做好当前疫情形势下发热门诊、检测能力、人员队伍、医疗救治能力、应急物资、隔离场所、口岸联合检疫、传染病防治等“八个准备”。同时,组织开展疫情承压能力测试,并对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实行全覆盖审查,及时调整完善预案,强化预案推演,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科学、精准、及时应对处置。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和更实举措,慎终如始,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绘就中山“抗疫长卷”。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李永昌 林茹珠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汪佳 
◆二审:陈彦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2505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596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