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51)中山“免检”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9-0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秉承孙中山先生植树造林精神,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中山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发力共进,始终保持着“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形象。自1997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以来,中山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数十项城市荣誉奖项。2018年10月15日,中山又获得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从而迈入打造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新征程。

中山“免检”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在市民印象中,中山山水相依,出门见绿,称得上是一座“氧吧式城市”。实际上,中山市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林地资源仅有不到2.9万公顷,是广东省林地面积最少的地级市。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打趣说:“我们林地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要想为市民创造更多‘绿色福利’,只能靠后天发力了。”

2016年初,中山提出建设“绿染宜居水乡、林荫和美中山”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吹响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号角。

三年为期,中山迅速制定了一系列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有关部门、镇街积极行动。据统计,结合中山城乡绿化建设水平,推出全域森林小镇、全域生态公益林、全民绿化行动等十数项重点生态工程同步启动。“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共有5大类40项指标,需一项项指标落实、核验,需要一项项工程项目翔实材料的积累、支撑。”市自然资源局工程师吴建维告诉记者,作为全程参与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一员,他所负责过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量就可见一斑,“一个500G的专用硬盘,眼看着可用空间越来越少。”

围绕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主题,中山人用实干和担当给出诠释。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山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依托山脉、林地、水系、城市主干道、村落等要素,组合、串联和扩大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据统计,创建期间全市投入造林绿化资金73.8亿元,新造林面积3.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5.20%提高到35.48%,城区绿化覆盖率从40.12%提高到43.1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7.05平方米提升到18.62平方米。中山以城乡绿化更加一体、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崭新姿态,迎接国家森林城市专家团队的评审。

2018年10月,中山顺利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员。“而且是免检(免于实地检查核查,只是书面材料审核通过)。”吴建维骄傲地说,“我们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说明了一切。”

全域森林小镇+国字号生态项目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后,中山人并没有停歇,而是乘着这股绿色东风,继续以创建全域森林小镇为载体抓手,加快推进三个国字号生态项目建设,掀起中山绿色生态建设的又一高潮。

作为广东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亮点之一,中山在全省率先提出全民参与、组团发展打造“全域森林小镇”。按照“组团发展,全域联创”思路,中山“分区分期”规划布局,通过加大投入系统推进公园体系、森林提质增效、滨水绿色廊道、乡村绿化美化等生态项目,打造各具特色优点的森林小镇个体,有机联合片区资源优势建设北部、中部、南部自然景观风貌的森林小镇群,从而全方位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南朗、小榄、五桂山等13个建制镇(含原东升镇)以及五桂山街道共14个镇街获“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三乡、大涌、民众、阜沙、港口5镇入围2020年度广东省森林小镇候选名单待省批复,19个镇街均已达到广东省森林小镇认定标准,中山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镇全覆盖。

依托森林、湿地资源,中山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打造三个“国字号”生态项目,不断扩大城市生态公园的体量。据了解,通过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中山从2016年以前的15个森林、湿地主题公园,到2020年大幅增加至41个,其中已建成开放36个。此外,积极实施组团公园建设,新增建成市级城市公园11个,基本实现每个镇街建有1个大型主题公园。其中,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在2019年12月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正式确认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并于同月正式对外开放;中山国家森林公园总规已于2019年9月通过国家林草局批复,目前进行建设工程立项工作;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0年10月获批设立;黄圃省级地质公园于2020年9月通过验收对外开放。

现在,行走中山,一路花开;水乡大地,绿溢四季。可以说,中山人充分践行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理念。

“让市民享有好山好水好空气”

按照吴建维的说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以此为新的起点、新的抓手,切实提升城乡绿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真真正正在好山、好水、好空气中享受绿色福利。

创建森林城市以来,中山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见缝插绿、身边增绿,让居住环境绿树环抱、生活空间绿荫常在,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建设遍及城乡的绿道网络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街头公园、口袋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等生态服务设施,休闲绿地的服务半径缩小到500米以内,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另外,还大力推进自然教育工作,成功打造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沙溪云汉小学等3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自2019年以来组织策划清洁山野、自然课堂、自然观察、自然徒步、亲子绘画、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自然教育系列活动数十场,直接宣传辐射人群超10万人次。


图:翠亨新区提供

作为城市的主人,广大市民也用实际行动支持森林城市建设。近年来,中山以认种认养认捐冠名挂牌,创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林建设,通过人与树结对子,寄情于林,铭志于树,提升植树文化思想内涵。特别是启动“创森”后,中山将“全民绿化”制度优势转化为“全民创森”的强大动力,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市民以捐款建绿、亲手植绿、爱绿护绿等多种形式的自觉行动,支持、参与创森工作。

“创森”没有终点

2021年4月,在省市多方近6年的努力下,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核验组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

城市是生活的容器,盛放着人们的梦想。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呵护好每一棵树木、每一寸绿色。

据吴建维透露,中山目前正在准备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评价工作。接下来,还将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工作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切实保护好中山的青山绿水,为中山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绿色动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桂华
◆图/记者 缪晓剑 黄艺杰  部分来源于翠亨新区
◆编辑:曾嘉慧
◆二审:曾淑花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