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在连番雨水洗涤之下,南区北台村共和街39号,一座岭南特色的小院愈发清新,小院大门紧锁,低矮的围墙外悬挂着“杨仙逸故居”的牌匾。这位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的华侨青年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努力学习航空技术,投身民主革命事业,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空军,研制出第一架国产军用飞机,并担任首任航空局局长,后不幸殉难,其“志在冲天”的精神至今催人奋进。
杨仙逸旧照
丨改名“仙逸”创办图强航空公司丨
说起杨仙逸,北台的村民都会主动凑上来聊几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杨仙逸的父亲杨著昆早年前往檀香山,经商有道,孙中山在檀香山从事革命活动时,常出入杨家,成为挚友。从少年时代起,杨仙逸就耳闻目睹父亲对民主革命的热情,并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在他12岁时,他常聆听孙中山反清救国的演说,对孙中山十分景仰,并把自己的名字从原来的“仙镒”改为“仙逸”(孙中山在海外的常用名是孙逸仙),以表明自己要像孙中山一样,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革命。
位于北台村的杨仙逸祖居
18岁时,杨仙逸毕业夏威夷大学预科。他学习成绩优良,还是位出色的运动员,尤其射击才能突出,曾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一等射击奖章。 1910年,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发表演说,杨仙逸决心追随孙中山,毅然加入同盟会。他感到,“革命救国,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武装部队”,于是转入美洲卡利科弥省(今加利福尼亚)哈厘大学机械专科,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渐行独裁专制政治,镇压了孙中山旨在捍卫共和的“二次革命”,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开展讨袁斗争,并号召华侨子弟学习航空,建立飞机队,开展“航空救国”。杨仙逸再次响应,考入纽约茄弥时航空学校攻读,学习飞机制造及驾驶技术,毕业时考取了万国飞行会颁发的第62号驾照。
一片赤诚报国心。1917年,杨仙逸组成飞机队,回到广州参加了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后随孙中山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为实现孙中山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的计划,他不久再度赴美,与华侨一道在三藩市(今旧金山)创办了“图强飞机公司”,旨在图强救国,培训飞行员及航空工程技术人员,并造出3架水陆两用飞机,于1919年运回福州。
丨讨伐桂系军阀组建第一支空军丨
中山市博物馆斜对面,有一家大型婚纱影楼,背后小院内是一栋三层小楼。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介绍,此处以前是杨仙逸家的产业,为支持革命被变卖了。虽物消人非,但忠魂尚在。
杨仙逸旧照
1918年,杨仙逸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受孙中山电召回国。那时革命处于低潮,袁世凯已死,但军政大权仍落在北洋军阀手中,他们解散国会,废除约法,孙中山不得不举起二次护法的旗帜。而在大本营广州,军政大权被桂系军阀掌控,对军政府事事掣肘,甚至公然排斥孙中山。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致函杨仙逸,希望他能相助筹建一支空军,“足下对于飞机学问,研究素深,务望力展所长,羽翼粤军,树功前敌。”“今南北和议,虽继续开会,而政局风云变更靡定,援闽粤军,关系于本党之前途者甚巨,得足下相助,定能日有起色也。”对于孙中山倡议的航空建军救国之举,当时社会上乃至革命党人意见不一,悲观的情绪和论调不少,但杨仙逸和他的战友毫不动摇。
1919年,杨仙逸前往漳州,利用革命党人募购的6架飞机,并依靠美国学成归来的学员作为技术骨干,组成了中国第一支空军“援闽粤军飞机队”,亲任总指挥。当时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欲重金聘请杨仙逸为福建船政局飞行工程处主任,遭到拒绝。
1920年,为巩固南方革命政权,孙中山领兵驱逐盘踞在广州的桂系军阀莫荣新,杨仙逸率飞机队回师广东,配合作战。两军僵持之下,杨仙逸率张惠长、陈庆云等驾机,在广州上空投下传单,声讨莫荣新的罪状,并向越秀山敌占区投弹。杨仙逸更驾驶从澳门购买的水上飞机,空袭莫荣新位于观音山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广东督军公署,投下三枚炸弹,把正在开会的莫荣新及其部属吓得抱头鼠窜。在陆、海、空军的夹击下,桂系军阀被逐出广东。
1921年,他被孙中山委以全权筹划发展航空事业,亲自挑选了一批青年,带往美国学习飞行或航空工程,并说服父亲变卖资产,带头认捐了4架飞机,此举大大感动和鼓舞了其他华侨。杨仙逸用捐款购买了10架飞机,准备装箱运回国。北洋军阀政府获悉,派奸细放火烧毁了6架。但他仍然不屈不挠,继续以飞行表演的形式募捐,众多华侨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再次解囊购买了6架。一年后,杨仙逸带着飞机以及一批航空器材和留美飞行员回到了广州。
丨研制首架国产军机“乐士文号”丨
广州市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手书的赠与杨仙逸的横幅“志在冲天”。上款为“仙逸飞行家属”,落款“孙文”,并钤印章。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杨仙逸担任航空局局长,并兼任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杨仙逸上任之后立即行动了起来,7月就带领工人仿造双翼双座螺旋桨飞机,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硬是造出了第一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在中国本土上制造出来的飞机“乐士文-1号”。
宋庆龄和孙中山在乐士文1号前合影(图片来源网络)
1923年7月的一天,广州大沙头机场聚集了好几百人,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自主持试飞典礼。机身上喷有大大的“1”字,孙中山环顾左右,问谁愿意随机试飞。这时,宋庆龄出人意料地应声而出。飞行员黄光锐劝她不要冒险,但宋庆龄说:“我相信我们飞机厂制造出的第一架军用飞机,也很荣幸成为第一个参加试飞的中国妇女。”飞行员为她戴好飞行帽和护眼镜,飞机腾空而起,在广州上空转了几圈后安全降落。
飞机停稳后,宋庆龄神态自若地走下飞机,人们纷纷涌上前跟她握手,向其勇敢行为表示敬佩。孙中山也与杨仙逸、黄光锐等一一握手,祝贺试飞成功,并借用宋庆龄上小学时的英文名ROSAMONDE为飞机命名为“乐士文号”,这次试飞,也开启了我国航空制造业的新纪元。”
杨仙逸铜像
1923年9月,军阀陈炯明在惠州发动叛乱,孙中山派大军讨伐,杨仙逸在博罗梅湖白沙堆前线参与作战,但是在检查水雷时突遇水雷爆炸,杨仙逸壮烈牺牲。孙中山先生听闻消息后十分痛惜,追认杨仙逸烈士为陆军中将,他亲笔题写大元帅府令“技术湛深,志行纯洁;尽瘁国事,懋著勋劳。”并将他的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之东。孙中山在墓碑上手书碑文,墓道拱门上放着一飞机模型,象征烈士生平事业和冲天壮志。而在他的故乡中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杨仙逸小学、杨仙逸中学都在以另一种方式纪念着这位冲天英雄。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2 /记者 孙俊军
◆编辑:翟莉莉
◆二审:张鹏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