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沙村(图下方区域)位于南朗街道南部,聚落于中拱公路东侧,呈长方形块状分布。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有许姓人迁此建村,因村址地处珠江口西岸,属沙质土地带,故名半沙。清乾隆初年,改称泮沙。1957年6月,广东省进行革命老根据地的评划工作,该村被定为抗日根据地。(摄影:黄春华)
▲泮沙村(图下方区域)素有“风筝之乡”的称誉。明清时期,每年重阳节该村都举行放风筝集会。民国时期,中山县政府的民众教育馆曾组织过两届风筝竞赛。当时的南朗泮沙有中山全县放风筝技术最好的村民。(摄影:黄春华)
▲南庄村(图下方区域)位于南朗街道南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郑两姓人从邻近的林屋边(岐山)迁此居住而形成村落。因村址地处西亨之南,故名南庄。1957年6月,广东省进行革命老根据地评划工作,南庄村被定为抗日根据地。(摄影:黄春华)
▲南庄村(图左侧区域)现存旧民居及华侨建筑7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庄正街67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此外,村中楹联、碑刻众多。(摄影:黄春华)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山市政府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