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金牌、保送清华,纪中信息学“学霸”这样养成……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7-3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7月30日一大早,中山纪念中学高中部的周方远、邓奕鹏等几位同学相约来到校园,谈笑风生颊,少年意气发。他们的良师益友、中山纪念中学副校长宋新波打趣道:“这一看就是昨晚睡了个踏实觉。”

在前一天刚刚结束的第3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山共斩获2金5银1铜,中山纪念中学派出的6名队员包揽了其中2金3银1铜,金牌数与入选集训队人数并列位居全国第四,5人进入全国前100名,人数并列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2人获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1人获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这个成绩,确实可以让几位“学霸”们睡个踏实觉。


▲从左至右:严禹韬、吴明禹、周方远、邓奕鹏、吴家庆。

“学霸”关键词:热爱,热爱,还是热爱

在与周方远、邓奕鹏、吴明禹、吴家庆、严禹韬等几位同学的聊天中,他们反复提到了对信息学的热爱——因为热爱,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并能持续收获快乐。

这些孩子大多从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一开始接触信息学,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渐入学习佳境,再到沉浸其中乐趣无穷。在他们相似的成长轨迹中,“热爱”始终是最大的动力。有人“半夜爬起来做题”,有人“从队友交锋中获得高级愉悦”,所以无需外力逼迫,他们会自觉主动地把课余周末以及寒暑假全部花在信息学学习上。

在本次全国赛中荣获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的邓奕鹏,和其他几位同学一样,标配的黑框眼镜,举止有礼,表达清晰,不经意间的“凡尔赛”里隐约透着未来理工男的憨萌可爱:“我很庆幸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没多好,也还可以吧,因为被保送清华了嘛。”

接下来两年,邓奕鹏并没有打算把高中生活过得太轻松。除了要完成国家集训队目标任务、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他还计划学习大学的微积分课程。“只要有信息学相伴就好!虽然这个学科不见得令人轻松,但一定令人快乐。”邓奕鹏的这份“表白”,也是现场几位“学霸”的共同心声。


▲宋新波。

老师“敲黑板”:学好基础学科,切勿急功近利

在学生们心中,宋新波所带领的纪中信息学教练团里都是“大神”。他们敢于实践,创新模式,根据学生层次因材施教,分梯队培训,并且鼓励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此保证集体成长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事实证明,此举也成为中山信息学教育多年保持全国领先的关键法宝。

据统计,自开展信息学竞赛以来,该团队共辅导学生获得全国联赛一等奖474人次,位居全国第一。中山纪念中学还于2020年被清华大学授予“基础学科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2021年被北京大学授予“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信息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内容迭代极快的学科,稍有懈怠便会被时代落下。多年来,宋新波习惯了自我加压,但他并不把过多的压力传递给学生。他希望学生保持真挚,保持纯粹,“致纯无畏,大道至简,不骄不躁才能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宋新波也不希望家长们过于焦虑。近年来,不少家长热捧信息学,将其视为升学考试的一大利器,导致启蒙年龄愈发低幼化。宋新波想提醒家长们切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不妨先让孩子学好基础学科,尤其打牢数学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晚点出发不见得是坏事。”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谭桂华
◆图+2/记者 文波
◆编辑:唐益 
◆二审:彭晓剑 
◆三审:张鹏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