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浪随风轻摇,青翠山色中,番薯苗、夏威夷果郁郁葱葱,村中道路平坦楼房俨然,村民之间喝着茶聊着天儿……提到广宁县拆石村的扶贫生活,吴剑寅发出“村郊无限好,童叟乐悠悠”的感叹,并直言甚是怀念。
在今年中山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吴剑寅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近2年的扶贫生涯,吴剑寅将企业发展思维带到拆石村,用“品牌优先、长短结合”等创新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一心谋发展一手抓党建,吴剑寅还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拆石村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宣传建设,他所在党支部获得“绥江党旗红”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誉称号。
品牌优先 长短结合发展“不断档”
2019年10月,兴中集团驻村扶贫干部进行轮换,吴剑寅“接棒”成为新一轮扶贫干部。
吴剑寅说,他到拆石村的时候,经过同事驻村3年的帮扶,拆石村已到了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的尾声,大多软硬件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都已初具雏形,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同伴对其进行巩固提升和完善。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对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吴剑寅有着更为独特的视角。在吴剑寅看来,贫困村要想长效发展,一定要有“拳头”产品,在市场上有品牌优势,但在短时间内,又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振贫困户脱贫信心,这样“长短”结合,才能激发村子“造血”功能,推动村子持续向好发展不返贫。
按照 “基地做绿、加工做深、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结合拆石村自然地理条件和居民的种植偏好,吴剑寅带领扶贫工作队持续推进“两基地”建设,即番薯和水稻种植基地和夏威夷果种植基地,通过番薯和水稻这类居民接受度高、能短期收益的粮食作物提升居民脱贫信心,也通过夏威夷果种植基地建设,促进村子长效持续发展。
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拆石村成立了集番薯干加工车间、纯正花生油压榨车间和保鲜冷库为一体的农副产品扶贫加工厂。为让合作社进一步提质升级,吴剑寅牵头建设扶贫加工厂农家米碾米和分色车间,并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广宁首个办理SC认证的扶贫车间,同时推动合作社完成品牌注册“拆石农社”。吴剑寅说,2020年以“拆石农社”品牌售卖的农副产品销售额达到113万元,销售额超往年总和。
党建引领 获“绥江党旗红”荣誉称号
“现在走进拆石村,都是平坦的水泥路,路边巷道也装上了路灯,田间地头也修建了灌溉设施和农耕桥,跟着新安装的村庄指示牌,轻轻松松就能找到新农村广场和党群服务中心。”吴剑寅说,通过产业提升、和就业培训“标本同治”模式,2020年底,拆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近1.8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0.5万元提高到13万元。
“乡村发展首先是组织振兴,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拆石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基层党员的努力。”吴剑寅表示,无论是团队管理还是发展扶贫产业,作为一名党员都应冲在第一线,为大家做好榜样树立典型。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采取党员亮身份的方式,深入防疫一线扫码、测温、排查,为全村村民守好“防疫”大门。
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的作用,2021年初,吴剑寅以拆石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推荐年轻、致富能力强、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两委”班子队伍中,提升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2019年12月,吴剑寅所在的拆石村党支部,被评为广宁县“绥江党旗红”基层党建示范点,2021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雪琴 见习记者 黄靖怡 实习生 卢弘浩
◆图+/记者 余兆宇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终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