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39)邮政,见证中山城市发展历程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7-0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第一师第一团先锋营与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胜利会师于中山县城——石岐,宣告中山一个旧时代结束,这座城市开启崭新的征程。此时的中山,革命胜利成果要巩固,城市乡村的接管要平稳过渡,市民生活要少受影响,邮电部门作为通讯的枢纽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当年12月1日,石岐军管会接管邮电部门后,维修线路、开通长途电话、开展爱国教育、培育青年骨干等工作有条不紊,1953年,中山邮电局在孙文西路169号正式成立。

穿过历史烟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的一面党建文化墙前方,陈列着近百年来从邮票、邮筒、信件、包裹到邮递员交通工具等物品的历史变迁。斑驳的老物件静静地诉说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山市邮政事业已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这座城市以及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史海沉钩

接管邮电机关培育青年骨干

6月19日上午,原中山市邮政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叶子平翻开眼前一本出版于1988年的《中山邮电志》,过去的很多人和事记忆有些模糊,但有些事他却难以忘记:

1969年3月,叶子平来到邮电部门工作,当时邮电尚未分营,是一个半军事化的企业、机要单位。叶子平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话务员。当时的电话技术仍是磁石交换机,对话务员的工作要求特别严格。遇到各种抢险救灾电话、空情电话、上级首长等紧急电话,要求争分夺秒地迅速接通,不得延误。对各级行政机构的电话,也须限时限刻接通,保证政令上传下达的畅通,就算对普通单位的电话、人民群众的电话也要按人民邮电为人民的要求,做到畅通无阻。

由此可见,接管邮电部门对于解放初期的中山来说是多么重要。

据《中山党史》2004年第1期记载,刚解放不久,石岐军管会就接管了邮电部门,时任石岐军管会交通科第一军事代表林克兼任电话所军事代表。之后,军管会一边做好邮电员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具体掌管业务工作。

当时军管会接收了100门的电话交换机六台;30门的交换机一台(长途台),及机务维修设备一批。之后,军管会又陆续接管了各区、乡的电话分所。接管完成后,邮电部门正常工作,业务不断发展,先后修复了各区、乡的通讯线路,并架设了八区、十区的通讯线路。1950年,邮电部门开通了与广州市的长途电话线路。中山县政府也开始利用电话开全县的电话会议,传达和布置工作。

为了解职工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早期军管会干部多次到职工家中访问和参加他们的学习小组会,倾听他们反映的情况和意见,还组织他们参观孙中山故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以上措施,员工坚守岗位,努力工作,保证了通讯的畅通。不少话务员都积极靠拢组织,反映情况和意见。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这批员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接管工作完成后,邮电所一度面临经济困难,为克服困难,员工曾两次自动减薪,有些职工还申请改为供给制。同时,邮电所先后招收了20多名青年加入邮电所工作,为基层注入了新血液,这些青年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后来的骨干力量。“我的前辈黄桂兴、郑扳都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不畏艰难、不计得失,在水网密布的中山,有时为了架通一条过河的电话线,不惜爬上数十米高。有的前辈还在维修线路的过程中牺牲了年轻的生命。”说起往事,叶子平眼泛泪光。

邮递员交通方式见证城市变化发展

“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时电话毕竟是“稀缺品”,天各一方的市民主要还是依赖于通过书信传情寄意,通过报纸了解天下事。一个盛满信件的绿邮筒,是人们收获期许的唯一窗口,熟悉的邮递员身影也成了市民日盼夜盼的人。可在解放前,邮递员每天的迎来送往依然靠双腿来完成。透过邮政公司陈列的旧物件和《中山邮电志》的记载,我们仍可感受当年邮递员的工作艰辛。 

据记载,解放前中山县城石岐的投递线路全都是步班。乡村邮路只有24条,17条是肩挑步班。每条邮路都很长。乡邮员每天穿着印有“邮差”字样的号褂,肩挑邮件,奔走在乡间小道上。虽终年辛劳,却难得温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电职工生活有了保障,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积极改善农村通信。其中在1951年就增设了“石岐——石鼓”“平岚——斗门”“平岚——月角”3条邮路,小榄——伯公沙也由隔日班邮路改为逐日班邮路,南朗、下栅等地的10条步班邮路改为自行车班邮路。邮路逐年伸展,1955年已达936公里,短短几年比建国初期增加了200多公里。

为减轻乡邮员的劳动强度,1972年中山将9条自行车邮路改为机动的“轻骑”车邮路,1979年又将7条邮路改为摩托车邮路。此时,乡村邮路已扩展到165条,2628公里。解放后30年间,乡村邮路扩展了将近7倍。改革开放后,随着邮政运输方式和邮政科技的发展,汽车邮路、摩托车邮路逐渐走进市民和邮政员工的生活。如今,自行车邮路已成了历史的陈列品。

于市民而言,通讯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从解放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电话还没普及。书信、邮件仍是大行其道的年代,那时候邮递员经过家门口,总是能吸引一众期待的目光。1980年,中山县每年发出的信件有465万件,随着经济腾飞,外来人口的涌入,每年的基础信件量也在同步增加,1985年达到了599万件,比1980年增长了29%;1990年达901万件,1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话普及,个人和公务信函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增长的电费、水费、电话费账单。从1995年到2005年,中山寄出函件从3000多万件增至7000多万件。随后,更为廉价、环保的短信、电子账单取代了纸质账单,中山寄出的函件在2013年已经降至2000万件,2020年只有102万件。与此同时,包裹业务量不断增长。

砥砺前行

立足城市发展、人民幸福提供优质服务

1996年入行,“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得主、中山市邮政分公司黄圃投递班班长郭剑锋见证着这座城市近些年的发展。

刚入行不久,郭剑锋因“拯救”了一封因地址不祥本来应无法投递的“死信”,收到了感谢信。这是一封儿子写给父亲告知其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家书。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山工作,供职于养殖场等一些没有具体门牌地址的小作坊,信件因信息不全被打回头。郭剑锋至今仍记得,当自己帮助一封封“死信”找到收件人时,收件人对他所表达的感激是如此的热烈和温暖。

书信往来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电费、水费、电话费账单成捆成箱的送达邮递站。彼时,郭剑锋往往要花上几个通宵分拣,每个月都要花上一个星期才能派发完这些账单函件,三个星期后又是一个循环。而如今他和同事处理的更多的是包裹快递的投放,他还开展着“爱心邮路”的公益项目,常年慰问邮路中的孤寡老人。

作为一名党员,郭剑锋说,虽然工作内容不一样,却同样承载着市民群众的期盼,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改。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3月初,中小学生不能如期开学,转而在家学习网课,14.3万份教材如何送达到居民手上?这凝聚着郭剑锋等邮政人的努力。郭剑锋回忆,当时为了给中小学生及时提供“教材到家”优质服务,邮政首先把全体党员团员等能动员的人员都发动起来,加班加点处理邮件。他也把所有亲戚也都动员起来了。当时为了减少社区人员流动,非本社区人不得进村,只能在各社区的健康监测点交收。郭剑锋为此把妻儿、亲戚都动员起来,分散到各村口,按照教材邮寄的电话地址逐个拨打,通知家长或学生前往健康监测点签收。几天下来,全家人的声音都沙哑了。

郭剑锋的从业故事只是中山邮政人的一个缩影。即使书信往来不再成为市民的必需品,邮政人却始终与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同频共振,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着优质服务。

创新转型大步迈进,全面提速喜提“热搜”

据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中山市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104个,邮政储蓄营业网点29个,农村电商邮掌柜228个;投递汽车141辆,摩托车475辆,电动自行车28辆;投递网点45个,普邮投递段55条,投递邮路里程2920千米;混投段道256条,投递邮路里程1.44万千米;包裹快递专投534条,投递邮路里程2.54万千米;疫情期间开通“绿色通道”,免费收寄超过1.5万公斤的防疫物资驰援湖北。

数据的背后是中山邮政创新转型步伐的大步迈进——邮政作业方式从人拉肩扛的手工操作,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从传统邮政企业,发展到既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业务以及现代快递物流业务和电子商务的现代企业。

普遍服务方面,打造出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邮政乡镇网点覆盖率、建制村直接通邮率持续保持100%,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快递物流方面,具备商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优势,构建了“海陆空”一体的立体化邮路网络优势,在畅通国内“微循环”和打通国际物流“大动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6月28日,中国邮政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宣告全面大提速,覆盖全国1000+城市,中山是其中之一。

农村电商方面,打造政府、农户、邮政等多方共赢的农村电商生态圈,通过完善的线上线下渠道,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了农民创收、消费者降本。

近年来,无论是推进“家邮站”转型项目,还是与多家中山市农业科技企业合作发展线上直播营销、发展农村电商业务;还是协助医药邮寄、联合交警在全市34个邮政网点代办电动车上牌登记业务等政务服务的开展,都是中山邮政人立足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便利人民生活作出的积极努力。

展望未来

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纳入“十四五”规划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电商蓬勃发展,快递如今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山,2020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1亿件。在双十一、618等电商节,快递运输量更是呈指数级增长。中山市人民政府今年发布的《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有涉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多项内容,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被纳入其中。中山快递行业有望迎来新发展。

在支撑产业发展方面,《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有效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构建新型物流运营平台和信息平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要做强做优现代金融、商贸流通两大支柱型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领域突破发展。支持黄圃物流园建设集铁路、水运、公路等于一体的国际物流园,依托黄圃、三角、民众等东北片区打造区域物流枢纽,促进智慧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随着邮政快递支撑农业、疏通农村、服务农民作用日益凸显,农村电商发展已渐成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乡村振兴,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流通的新渠道。《纲要》提出,中山要加快构建衔接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农资流通企业的新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电商专业镇、电商专业村,让更多的中山名优产品通过邮政快递走进千家万户。

中山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落实,该局将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指标和要求,联动相关镇街和行业重点企业,积极打造“快递+”融合发展产品,创新推出快递标准增值服务,着力推动邮政业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山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吴森林 
◆文+/记者 徐钧钻 查九星 通讯员 何书藏
◆图+5/记者 王云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张鹏
◆三审: 岳才瑛
◆终审: 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