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的时代答卷——写在中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二)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7-0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100响礼炮响彻云霄,全国各界人士7万余人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历史是最有力的见证。我们的党用铁一般的事实,回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回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的臆测,将改革开放初期外媒口中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亿万人民继续奋斗,在时代发展的答卷上,书写出更加气象恢弘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百年来,在中山这片热土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中山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努力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敢为天下先,是勇立潮头的答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们党豪迈号召:“杀出一条血路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铺展开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就了一次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浩荡进军。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中山,迅速抓住机会,大胆突破。

合作协议没有先例可循,合作方式没有参照模板,建设时间仅用一年……1980年12月28日,国内第一家中外(境外)合作酒店——中山温泉宾馆建成开业。“你们不信祖国的改革开放会成功,我信。谁担心,就请你们来看,请你们来中山投资。”开业当天,投资人霍英东对海内外的客商说。

中山温泉宾馆的建成运营,突破了旧有体制的束缚,培育了市场经济的理念,开创了国内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山、广东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短短三年后,1983年7月,国内最早建成的、具有现代化游乐设施的大型娱乐场所——长江乐园,由中山县与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商人合资建成并合作经营。

开放带来了活力,随着“三来一补”兴起,制造业繁荣壮大起来,埋下了产业发展的伏笔。1984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山发挥国有、集体企业原有的基础,打造出一批名优产品,组建了市属工业企业“十大舰队”。1999年,中山吹响“工业立市”号角,2003年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特色之路。

1987年,新华社推出的《广东跃起四小虎》报道中,将积极发展制造业的中山、顺德、南海、东莞并称为“广东四小虎 ”,成为全国乃至海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中山也随之名震全国。

我们党以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创造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草木葳蕤、风景秀丽的罗三妹山上,“不走回头路”五个红色大字,赫然刻在巨石之上。邓小平同志留下的世纪强音,至今回响!

“四小虎”等辉煌成就,已定格成一个时代的符号,但这背后的精神财富永不过时。这段“高光”片段时刻提醒着我们,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信念,坚持敢于天下先的拼劲闯劲,永远是我们寻找答案的法宝。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是价值追求的答卷。

1997年10月8日,中山获颁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当年亚洲国家唯一获奖的城市。如此高规格奖项,为何能花落中山?

答案的关键,在于对待人民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中山探索和谐社会构建,投资近9亿元,先后让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以下和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住上了新房。1997年,中山率先完成房改,推进住房市场化,拉开了又一轮住房解困工程的帷幕。

犹记中山城区第一个商品房小区“莲峰新村”落成后,中山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速;犹记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被成功改造为岐江公园后,城市面貌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中山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个地级“国家生态市”等殊荣,竞争力、吸引力与日俱增。《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中山市2020年常住人口数为4418060人,十年增长率为41.56%,增速大大高于全省的20.81%,省内仅次于深圳、珠海、广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包括中山探索奋斗在内的中国的实践,足以证明,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一道创造了历史,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

不负时代,是擘画明天的答卷。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图,包括铁路、煤矿、港口及各行各业。

一百多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孙中山先生的宏愿早已成为现实。甚者,前人不曾预见的空间站、宇航员、火星探测器,中国也将其送上了太空。

漫长岁月里,一条践行初心使命的红线,贯穿始终。一代又一代人忘我奉献、接续拼搏,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一个个“空想”写成了历史。哪怕是在百年难遇的疫情面前,我们也无所畏怯。

进入新时代,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使命,都有需要作答的时代命题。伶仃洋上,巨大的桥体高耸海面,深中通道项目海域引桥初步成型,世纪工程捷报频传;中山大地上,重大平台“头号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三个年”“六大战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随着“奋战2020、攻坚2021、决战2022、决胜2023、崛起2024”五年奋斗目标的循序渐进,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梦想,已然越来越近。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相信一个个时代之问都将迎刃而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本报评论员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魏礼军
◆终审: 黄少石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文旅集团正式成立
原创 46370人浏览   2025-06-30
2025年全国“村BA”广东省赛圆满落幕
原创 10469人浏览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