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之日。我们由衷祝福伟大的党:“生日快乐!”
百年的足迹,虽有曲折斑驳,但始终向前。那是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进步,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昔日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穷落后国度,终于站了起来,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山,这座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城市,百年来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而得以生存发展、蓬勃昌盛。穿行于百年时光廊道,有一些叩问人心的历史抉择,无比深刻和隽永,关于信仰,关于道路,也关于初心。
伟大历程,于信仰抉择中发轫。
20世纪初叶,中国风雨飘摇。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上下求索。从中山翠亨村走出的杨殷,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同乡、邻居、贴身卫士,登上了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给灾难深重的民族带来了一线生机,但未能彻底解决反帝和反封建的问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应运而生。当杨殷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真正希望时,毅然把个人的命运同党的事业、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由此开启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光辉战斗的一生。
杨殷的抉择,也是整个民族凤凰涅槃般的抉择。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汇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之下。为了信仰,他们甘愿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背离“从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偏向荆棘而行;为了信仰,他们“朝闻道,夕死可矣”“甘将热血沃中华”,本可高官厚禄却不惜向死而生。
看看中山的共产主义战士们,37岁的杨殷,26岁的李华炤,27岁的刘广生……年轻的生命承担着重量,殷红的热血浸泡了理想。我们懂得了,在物质之外、利益之上,个人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生命还有担当。那一束信仰之光、真理之光、道义之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擎起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
伟大历程,于道路抉择中行进。
1976年,中山板芙公社里溪大队6名支委,面对“金钟敲不响,里溪冇水流,长征不迈步,红旗不招展”(金钟、里溪、长征、红旗均为当年板芙公社的大队名称)的困局,冒着坐牢的风险,进行“联产到劳”土地革命,一举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
1978年,中山永宁村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冲破“不敢富”的思想禁锢,先行一步、敢闯敢试,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千万富翁乡”“亿元村”。
里溪和永宁的故事,仅仅相隔两个年头。前者为了生存,成就了“广东农村改革先行地”;后者因循政策,写就改革开放“春天故事”中的动人音符。两个瞬息变化的篇章,恰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坚定道路、自我革命的写照。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之处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能够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症。并且在任何时候都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让中国道路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下视察时,登上三乡罗三妹山,留下了“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这位世纪伟人,以一个看似“漫不经意”的选择,指引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座伟岸的精神丰碑。
伟大历程,于初心抉择中赓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华五千年历史灿若星河,历朝历代中不乏“盛世”“治世”,但最终都没有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近现代的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唯有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走向成功。人们不禁要问,升起于暗夜的星星之火,何以绽出万丈霞光?
1949年广州地区解放当日,解放军战士半夜已经进城,但他们宁愿在路旁就地躺下,也不干扰居民;寒冬时节,战士们宁愿挨寒受冻,也不动用接管物品。这是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共产党军队。这对之前习惯了“劫收”的老百姓来说,怎能不欢欣鼓舞、拥护爱戴?
1964年,南下干部任成秀调任中山县委书记。他自己带着家属,拿着简单的衣物,乘坐渡轮到中山。当他到达县委时,天还没亮,门卫看着这位拖老带小的中年人,根本想不到这是新任的县委书记。任成秀一直等到8点上班,掏出介绍信后,才走进当时县委大院。此情此景,何其熟悉?后来,任成秀在三乡蹲点时,得知雍陌一带经常遭受水灾,于是亲自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调研摸查,开挖排洪渠,有效缓解水患。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他,将这条人工河称作“任成秀河”。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近期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许多观众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慷慨陈词泪目。这样的初心,我们党不但从未忘却,而且历久弥坚。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无论是一个政党还是一个人,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代,只要选择为人民而奋斗,他的生命必将永恒。
伟大历程,从来不是单向选择。
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城石岐,五星红旗挂满了孙文路、太平路、民生路等主要街道,大小街巷一大清早挤满了群众。伴着远处传来的响亮号声,声势浩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挺进石岐,与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在仁山广场胜利会师,中山历史翻开崭新一页。
2021年6月30日晚,中山城区兴中道上灯火辉煌。镰刀锤头组成的图案,在“中国红”的映衬下,迸射出金黄色的光芒。市民络绎不绝涌上街头,在新挂的巨幅对联下打卡、留影,迎接神圣一刻的到来——“南湖破浪,使命勇担,开天辟地兴千秋伟业;北斗领航,初心不忘,震古烁今绘九域新篇”。 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我们伟大的党,必将带领伟大人民,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本报评论员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张鹏
◆三审: 魏礼军
◆终审:黄少石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