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党员说初心(51)刘健:参与“超级工程”,攻克“超级难度”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6-2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船只稳稳靠在西人工岛的岸边,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党支部书记刘健迫不及待地奔赴施工现场。听闻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产生了新的实验数据,他立刻约上正在创新工作室中钻研设计图纸的同事夏丰勇赶往科研第一线。6月2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刘健在2010年辞去在美国的工作,毅然回国投身深中通道项目的筹备和建设中。“能参与和见证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我自觉不枉所学、不负梦想。”刘健与记者分享道。

守住初心,毅然回国参与“世纪工程”建设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虎门大桥也正式建成通车。消息传入正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求学的刘健耳畔,他深受震撼:“接二连三的喜讯让我感受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才能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我因此在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尽己所能为祖国桥梁发展贡献力量。”

2003年1月,刘健考虑再三后向党组织提出保留党籍的申请,随后赴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博士,并在毕业后进入业界享有盛誉的一家美国公司。短短3年间,刘健就从一名普通职员晋升为高级设计师。尽管在国外的事业蒸蒸日上,刘健始终心系国内桥梁建设的动态和发展。2010年,了解到深中通道项目的相关信息后,他萌生了回国参与项目筹备和建设的想法。刘健的决定遭到了许多人的劝阻,举棋不定时,父亲的一通越洋电话扫清了刘健心中的犹豫和迷茫。“父亲说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我想,他是希望我能守住自己的初心。我赴美留学的目的就是放眼看世界,为更好地报效祖国积聚力量,我必须牢牢把握住参与深中通道这座‘世纪工程’建设的好机会,于是在2010年9月辞去美国公司的所有职务,回国加入了深中通道项目。”

穷尽智慧,29个方案助推深中通道立项

临近下午5时,刘健变得愈发忙碌。深中通道项目的建设在6月接连取得重大突破,而新的工作同样接踵而至,刘健始终没有懈怠,他深知自己作为党员,应当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利用一些闲暇时间组织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湾区鲲鹏”智能建造“四最”青年突击队的成员进行交流后,他才匆匆前往参加下一场会议。

“深中通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处处有挑战,2013年底是最困难的时候。不断有专家质疑通道建设的必要性,而作为项目的筹备者和建设者,我们要顶住所有压力、奋勇前行。”回忆起那段时光,刘健仍然记忆犹新,他和同事们踏遍了70公里的珠江两岸,重复着实地查看、研讨的过程,并先后制定出29个方案,几乎穷尽了在这个区间建造一座超大型跨海通道的线位选择和方式组合,只为推动深中通道项目成功立项。“如何攻克我国第一条钢壳沉管隧道的难题曾一直困扰着大家,我们便组织了前往日本交流钢壳沉管隧道技术。然而,日方只允许远距离查看施工现场,我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建出中国人自己的钢壳沉管隧道。”最终,由6位院士牵头的专家团队确定了东隧西桥的组合方案,2015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立项,坚持了2000多个日夜、近6年的时间,刘健和伙伴们终于使梦想变为了现实。

攻克我国第一条钢壳沉管隧道的难题,建设国内首个地下互通立交,正如刘健所言,“超级工程”的建设往往意味着会面对“超级难度”,而作为一名党员,他认为自己必须做好表率、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通过科技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国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成套技术标准、工艺和装备,为交通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深中通道项目建设的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均前所未有之高,因此也有人曾问我,是否担心建设过程中发生意外、影响前途。我永远会回答,我是一名党员,既然使命在肩,便愿意成为主动请缨、迎难而上的人。”刘健坚定地说。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家浩 王欣琳 通讯员 李晓婷
◆图+/记者 王欣琳 
◆编辑:曾淑花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